江西九江曾發現潯陽城遺址,一直沒有實物佐證,今年傳來重大發現

2020-08-24   我說今史

原標題:江西九江曾發現潯陽城遺址,一直沒有實物佐證,今年傳來重大發現

江西九江曾發現潯陽城遺址,一直沒有實物佐證,今年傳來重大發現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江西省文物部門兩次對潯陽城遺址進行調查。雖然這兩次調查發現了大量房址、窯址、水井等古代遺蹟,但是卻沒有具體實物佐證。1987年,潯陽城遺址被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保護範圍。直到2020年江西九江傳來重磅發現,潯陽古城3000平方米遺址揭開神秘面紗。就讓大家跟隨筆者的文章,前去瀏覽領略這座潯陽城遺址風采。

1981年的5月至1985年2月,江西省文物部門兩次對潯陽城遺址進行調查。1987年,江西省文物部門劃定,東至七里湖水域,西至玉兔山腳,南接馬鞍洲,北達閻家渡大閘,這片範圍都是古潯陽城保護範圍。2019年,江西省九江市啟動西港區鐵路專用線建設項目,由於該項目途經潯陽城遺址保護範圍,所以江西省文物部門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啟動潯陽城遺址考古發掘。該專項工作於去年11月份啟動,至2020年7月底順利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發掘任務。

此次考古發掘期間,當地文物部門清理並整理出了23座各種形式的古墓葬,還有300多件珍貴文物。這些珍貴文物包含了青銅鼎、青銅鏡、瓷碗、青白釉盒、玉玦等等有價值的文物。據考古專家初步斷定,潯陽城古遺址涵蓋年代非常廣泛,最早是西漢時期的豎穴土坑墓,一直延伸到明清時期都有墓葬留存。這批古墓葬中,兩漢還有東晉西晉時期的墓葬應該是距今年代最久遠的。總之,這批古墓葬是江西九江市中心城區首次發現大規模古代遺址。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地文物部門便已經啟動了對潯陽城遺址的考古發掘,不過一直拖到現在才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工作。

此前坊間一直傳言,西漢和兩晉時期,江西九江一帶應該有大量人類生活的痕跡。苦於客觀因素,一直沒有進行深層次的發掘工作。直到2020年7月底,經過為時近一年的考古工作順利完成了潯陽城遺址的各種細緻調查,出土了300餘件珍貴文物。江西省文物部門並沒有放鬆腳步,這次只是初步發掘了3500平方米的遺址,整個古潯陽城保護範圍達到三平方公里。下一步當地文物部門還要繼續申請,經過多地專家詳細討論再進行下一步的發掘工作。根據筆者找到的文獻資料記載,江西九江古時被稱之為潯陽城,潯陽城始建於晉惠帝永興元年,也就是公元304年。到了公元589年,因為附近水患導致潯陽城被淹沒於浩瀚碧波之下。

秦末時期,江西九江一帶就曾經是英布的活動範圍。這次啟動對潯陽城遺址發掘工作,從其中還採集到了不少紀年磚墓。紀年磚墓就是這些磚塊上,詳細刻下了是哪朝哪代生產的物品。比如有一塊大興四年的紀年磚墓保存得十分完好,大興四年對應的則是公元321年,也就是東晉時期。此次潯陽城考古發掘工作在整個江南地區都是極為少見,對研究兩漢東晉至南朝時期贛北地區的歷史,以及中國古代城址文化的變遷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也認為,潯陽城這批古墓葬為研究九江城區早期墓葬制度,還有整個贛北古代歷史文化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只可惜,江西曆年來多有水患。潯陽城興建於東晉,隋朝時期因為水患沉沒。如果當地文物部門能在這三平方公里保護範圍內,發現更多的遺址或者陪葬品,潯陽城遺址也必將會成為本年度最重磅的考古發掘之一。

參考文獻:水經注、九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