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最不想被人記住的角色,卻值得一個獎盃

2019-07-19     票根君

《烈火英雄》是一部不容得觀眾喘息的電影。開場便置身於炙熱的火場,團團的烈焰宛如將觀眾包圍,兇險火場內的重重危機扼住了觀眾的喉嚨,一氧化碳、煙塵、熱浪、高溫……全部都可以置人於死地;窒息、灼熱、乾涸……全部都是讓人絕望的危險。在人人聞之色變恨不得逃之夭夭的火災現場,有一群人,卻逆行而上,你能夠在所有危機的現場看見他們的身影,他們就是消防員。

《烈火英雄》是一部震撼的電影。之所以震撼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導演做下的功課,完整實景搭建,一比一還原兇險的火災現場,深入了解消防員的工作和案件。第二個則是有賴於全員在線的演員演技,令觀眾瞬間沉浸在消防員的情緒之中,隨他們而笑,隨他們而緊張,隨他們而落淚。

這絕對是一部「催淚彈」式的影片,在電影的首場看片會上,此起彼伏的抽噎聲音不絕於耳,放映結束之後更是響起了長達數分鐘的掌聲。

而最令人心疼和悲壯的角色,就是由黃曉明飾演的江志偉隊長。這次江立偉的角色形象不同以往的英勇救世的英雄形象,這一次,黃曉明塑造的首先是一個普通人,其次他才是一個消防員。因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原因,在面對似曾相識的火場,總是想法設法能讓戰友們安全撤退,他不想看見隊友的傷亡和犧牲。作為人性的弱點,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消防員必須要克制和戰勝本能的恐懼,作為火災和人民群眾的唯一一堵牆,他們無法選擇退縮。他明白自己作為消防員的職責,但是卻難以克服自己內心,也因此讓他最終戰勝恐懼再度投身火場有了內在心理軌跡的變化,令這個角色更加立體和多面。

而讓這個人物賦予了角色弧光的一場戲,則是電影中段江立偉與杜江飾演的馬衛國的一場文戲。這段戲是江立偉和馬衛國昔日並肩戰鬥戰友的分別戲,江立偉將深入火場,關閉火場的油罐閥門。在這場戲之前,江立偉的角色為觀眾展現的一直是他的盔甲,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系列反應其實都是江立偉對於外界刺激的防禦。而這場戲卻將他柔軟的一面暴露給了觀眾,面對兇險的火場,江立偉卸下了他的盔甲和防禦,他將自己的軟肋通通暴露給了觀眾,原來他也怕死,他也想活著,還想再見自己的家人,還想再抽一口煙,他對這個世界還有深深的眷戀……但是選擇了消防員,他只能放棄這一切。這一刻,江立偉不再是一個刻板、片面、勇者無畏的「英雄」,他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通過這場戲,完成了江立偉角色的人物弧光,讓角色的犧牲變得更有「悲劇」的意味。

甚至他三次主動放棄了生的希望,三次孤身逆行,將逃生的機會留給了隊友和別人,雙手被導熱的鐵把手燙到血肉模糊都要堅持將任務完成,將唯一逃生的通道留給之前曾辱罵過他的隊友,而自己獨自留下來迎接死亡,撿起破損的家人照片,幻想著自己和家人團聚的場面,然後被爆炸吞噬,被大火包裹。相對於其他人的犧牲,江志偉的犧牲格外的「輕」,他沒有剛剛結婚的妻子來見他最後一面,沒有一起出生入死戰友的悼念,他連死亡都是自己一個人。還記得在杜衛國死守化學罐區之前,面對直逼而來的大火,杜衛國為所有的隊員錄製了一支小視頻,給他們家人最後的遺言。最渴求活著去見老婆孩子的江志偉卻沒有為家人留下一句話,獨自被火海所包圍,孤獨、無言的死去,可是如果可以平安回家,誰又願意當英雄呢?可是就是這樣的「輕」,卻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這樣的離去越淡,江志偉留在觀眾心中的位置就越重,他的犧牲就越悲壯甚至悲涼。

黃曉明在首場看片會之後曾經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作為演員的我們,還活著,但是其實生活中很多真實的消防員犧牲了,所以看完《烈火英雄》這個電影之後,請忘記我們,記住他們。」可以說江志偉這樣「輕」的犧牲也是當今消防員的現狀,恐怖的火災現場最後被流媒體的大數據衝散,犧牲被縮略成短短一行哀悼,但沒人知道他們在火災現場受到的折磨和痛苦,這些痛苦太「重」了。而當硝煙散盡,他們的名字和事跡終究無人知曉,可是他們為了守護我們奉獻的生命,不應該被忘記。江志偉是無數奉獻生命消防員的縮影,他們有家庭、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是為了職業的堅守,為了我們的安危,他們可以獻出一切。

在劇作的設計上,黃曉明飾演的江立偉和杜江飾演的馬衛國是鏡子的兩面,江立偉是一心想要回歸家庭的消防員,而馬衛國則是一心想要證明自我的消防員。這導致了馬衛國的情緒都是大張大合的模式,而江立偉則更偏重於內心戲的掙扎和詮釋。後者的內心戲份是非常考驗演員演技功底的,而在電影中黃曉明糅雜了體驗派和表現派的模式,不僅投入了真實的情感,還設計了大量的細節來填充人物,令角色更鮮活。

在江立偉人物弧光的一場戲時,黃曉明的表演真實自然毫不做作,兩人點煙的動作和一系列的行為水到渠成頗有默契。而在電影開頭江立偉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折磨,在受到不明不白的侮辱之後,他的雙手都在微微顫抖,雖然他在極力控制情緒臉上還帶著笑容,但是雙手還是出賣了江立偉最自然的反應,強裝鎮靜的樣子更讓人心疼。也是因為這樣更多細小的細節豐富了江立偉的角色,讓這個角色更飽滿更有感染力。

有趣的是,我之所以會說黃曉明在這個角色中是投入了真實情感的原因,是因為江立偉的人物歷程和戲外黃曉明的演藝經歷竟然也有些許的重合。

戲內,江立偉從能力出眾驕傲的中隊隊長到背負「害死隊友」的罵名一落千丈;戲外,黃曉明從1999年出道,到2002年通過《大漢天子》一炮而紅,22歲出道,25歲爆紅,年輕時候的黃曉明仿佛沒走太多的彎路,從《還珠格格3》到《神鵰俠侶》、《新上海灘》一步步鞏固了自己小熒幕上「國民男演員」的地位;而從《風聲》到《中國合伙人》,收割了金雞百花華表的一眾一流獎項。擁有強大的觀眾認知度和一流獎項的肯定的黃曉明本應該春風得意,卻沒想到在後期卻遭遇了不少演技質疑。

為何會這樣呢?我們不會否定黃曉明的好看,因為在《大漢天子》中青澀的劉徹和《還珠格格》中「一見肖劍誤終身」的讚譽,英氣十足的精神頭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但是此後的黃曉明陷入了「明星光環」中,於是那幾年,黃曉明飾演了很多同類型的角色,這對一個演員的職業生涯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但黃曉明其實是一塊璞玉,在《中國合伙人》中和《風聲》之中就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在褪掉這種「明星光環」之後,黃曉明的演員本質終於被顯露無疑。如果說之前黃曉明飾演的角色與他在某種維度上產生一定契合度的同時並不斷打磨著他的演技,例如《中國合伙人》之中的成東青存在著一些角色與演員本身性格的相似與氣場的相同,《風聲》之中冷靜而癲狂的日軍特務機關長武田則使觀眾發掘出他對角色性格的把控無比精準的一面。

但從《無問西東》中對愛情純粹謙卑的陳鵬到《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心思縝密的長林世子蕭平章再到如今《烈火英雄》中平凡而偉大的逆行英雄江立偉,這一系列在角色詮釋和塑造上充滿挑戰的選片令看好他的人在為他捏把汗的同時也驚喜於他一次次的轉身和對表演方式上的不斷摸索,並成功地被他浸入靈魂的演技圈粉。

可以說這近年來的部部好戲使得黃曉明正在一步步收回觀眾的信任和喜愛,也難怪有未看過《烈火英雄》的路人會不由自主的關注並發出感嘆:聽說這次黃曉明演技回來了,甚至不少已經二刷的影迷表示:對黃曉明在《烈火英雄》中江立偉這個角色的喜愛程度即將超過此前同樣經典的作品《風聲》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等。

坦白說,這次黃曉明在電影中一點都不帥,畫上「燒傷妝」之後的黃曉明甚至讓人認不出來,但是在烈火中重生的也是演員黃曉明對於演員赤誠的熱愛和雕琢,黃曉明這次最不想被人記住的角色卻凸顯了他對演員的專業精神和敬業拚命的努力,這樣「不帥」的黃曉明卻恰恰是「最帥」的演員黃曉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_5JLGwBmyVoG_1Z9j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