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畫家,藝道高超,學問深厚,國畫作品秉承傳統文人畫風,蘊涵著厚重的底蘊和深邃的哲理;他國學豐厚,多才多藝,演講幽默風趣,引人深思,聽之,猶如在歷史中盤桓、於未來中徜徉;他是全國政協委員,以實際行動致力於文物保護,被譽為保護京城傳統文化的「四大鐵桿」之一;
對於父親李苦禪大師,他崇敬有加,其教書育人之良苦、誨人不倦之師心,正得益於大師的遺德和教誨。而談及個人的聲望,他則把自己比作竹子:虛心有節。他就是著名的書畫家,一貫熱心於探索易學、金石學、宗教、民俗等傳統文化的學者,李燕。
李燕:字壯北,李苦禪宗師之子,1943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省高唐縣。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李苦禪紀念館副館長、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和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等職,是全國政協第九、十屆委員。
著作有:《苦禪宗師藝緣錄》、《藝術大師之路·李苦禪》、《亦文亦畫書系·李燕集》、《易經畫傳》、《李燕畫集》、《百猴圖長卷》、《李燕畫猴技法》、《周易中的哲理》、《科學與藝術》、《「人文環保」迫在眉睫 》。主要作品有《黃帝選像》、《周文王》、《老子》、《孔子憂道圖》、《楚山女神圖》、《五色土回想曲》、《啟航圖》、《群猴圖》、《貓菊圖》、《乳虎圖》等。
小時候,李燕的父親苦禪老人就建議他不要囿於家學,要到學校去,「轉益多師是我師」。在父親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下,1958年他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60年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打下了扎紮實實的美術繪畫基礎。
李燕在創作上從來不受題材之所限,也不拘風格之既成,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雖然都是大寫意,但他卻在父親的基礎上融入了時代的特色。父親對他的要求是不畫白石和苦禪,要畫他們不畫的,要有自己的東西。
他的作品往往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文化內涵使人深思。他創作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皆能,注重兼收並蓄,不囿於一家一法,畫風隨畫意而多變,卻能各得其妙。
特別是他的歷史人物畫,猶如哲人細語,讓人在歷史的蒼茫中體味到人生的空寞與悠遠。他常說,國畫家要秉承一個宗旨,就是你跳動著的心靈脈搏要與中華文化的脈搏一致,美術創作要有強烈的時代感。
1997年7月,在一次藝術家與科學家的特殊聯誼會上,他即興創作了一幅8尺大畫《大鵬圖》,百餘位到場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在畫上簽名留念。1999年底,《大鵬圖》搭乘中國的第一艘試驗載人飛船「神州一號」順利升空,並安然返回地面,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件飛天凱旋的繪畫,載入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李燕是一位老師,他總是稱自己為「教書匠」。應當說,他是一個頗有成績的「教書匠」。他遵照蘇東坡的「博學約取,厚積薄發」,常把最新研究成果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靈活運用獨特的語言藝術增加教學理論的深度,深受學生的歡迎。他的學生們說:「聽李教授的課是享受『文化大餐』。」
作為知名學者、文人,李燕老師涉獵廣泛,在金石學、周易、戲曲、曲藝等方面都有頗深興趣。李苦禪大師一生素愛金石,收藏有許多珍貴的金石拓本並一一作了題跋。李燕老師於2010年3月在北京畫院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苦禪金石緣》展覽,展示了這些珍貴的藏品,讓世人共享到那難得一見的金石美。
李老師比較著名的還有他的「三平主義」格言,即作為一個畫家、學者、教書匠,要「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平常人」,他認為不能人人都要做大事。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ZJKBXEBiuFnsJQVw3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