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濕地,我國第一個國家5A級濕地公園,歷史悠久,古蹟眾多

2019-11-30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浙江省市區西部,離西湖不到五公里,總面積近十二平方公里,濕地內河流總長一百多公里,以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為主。西溪濕地公園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迷人,文化積澱深厚,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我國第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濕地公園。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國首個獲得國家5A級景區的國家濕地公園,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中國「十大魅力濕地」。公園內景觀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別是:福堤、綠堤、壽堤;十景為: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餘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莊晨跡、河渚聽曲。

泊蓭,是明末清初錢塘人鄒孝直的莊園,當時這一帶蘆葦叢生,野趣盎然,從高處遠望,整片莊園似仙島泊於水上,因此得名。其中自在堂、空明軒兩組建築與拈花舫前後呼應,由南向北分別構成三個空間。煙水漁莊是西溪農耕漁事文化展示中心,借鑑了清代文人陳文述《秋雪漁莊》的詩歌意境,取柳煙、炊煙、水煙三煙之妙,因此得名。這裡有桑蠶絲綢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覽館,展現水鄉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質樸的農耕文化。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據《南漳子》記載:「深潭口,非舟不渡;聞有龍,深潭不可測。」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西溪龍舟勝會每年都在此舉行。河渚街,因古地名為河渚而得名,是一條以休閒、商貿集市、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民俗商業街。臨水而建的閣樓房屋,穿橋而過的零星小船,以及流傳的民間傳說,充滿了以島為家、以船為馬的水鄉風情。

洪鐘別業,是明代成化年間刑部尚書洪鐘晚年退隱回籍時,在西溪建造的別業。別業分宅院和書院兩部分,由三瑞堂、歸艤居、香雪堂、沁芳樓和竹清山房、清平山堂、蘿蔭閣、抱月軒等建築組成。高莊,又名西溪山莊,俗稱西莊,始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之間,是清代文人高士奇的山莊別業,因康熙南巡時駕臨此地而聞名天下。

梅竹山莊,清錢塘文人章黼的山莊別業,他在莊外種植大量梅花與翠竹,人性高潔,自比梅竹,好讀書,擅字畫,常邀朋友至此吟詩作畫,因此得名。西溪梅墅,屬於南宋輦道沿線範圍,自古便因種植梅花而吸引了眾多文人雅士前來賞梅,這裡以田園農舍為載體,以梅文化為內涵,以曠達開遠的環境為特色,是西溪主要的賞梅區域。

西溪水閣,位於梅竹休閒區內,臨水而建,是自古文人墨客在西溪隱居藏書之地,水閣分為「蘭溪書屋」和「擁書樓」兩處藏書樓,不僅可以感受西溪厚重的文化氣息,還能了解當時文人隱士避世清閒的情懷。秋雪庵,始建於宋淳熙,初名「大聖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築,延請名僧住持庵堂,陳繼儒取唐人「秋雪蒙釣船」詩意題為「秋雪庵」。民國時期經南潯名士周慶雲重修,是全國詩詞研究基地,也是西溪最重要的寺庵之一。

福堤,以六座帶福字的橋連接,因此得名,全長約2300米,並串聯起園區的主要景點,是一條以生態為基調、人文為特色的長堤。綠堤,東西全長1600米,兩側植被豐茂,景觀優美。綠堤猶如一串五彩的珍珠,自西向東串起了杭州濕地植物園、包家埭生態保育區、合建港生態保育區,是西溪的生態堤和科研科普長廊。

​壽堤,壽堤與五常港並行,南北全長約5470米,寬4.5米,是西溪濕地中最長的一條堤,與長壽之意不謀而合。壽堤兩岸水網縱橫,古樹森森,樸野幽趣,景觀自然天成。沿線設有龍蛇環綠、慈航送子、龍舟勝會、洪園餘韻、幔港尋幽、橋亭思母、火柿映波、村埭田園等西溪美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StAwG4BMH2_cNUgTw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