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一個人熟練地掌握多種語言並不稀奇,這與歐洲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有關。歐洲語言主要源於希臘語和拉丁語,歐洲許多國家的語言和文字同根同宗,掌握起來並不太難。記者認識一個「多語制家庭」。丈夫是希臘人,妻子是德國人,他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工作,育有兩個孩子。夫婦倆都可以熟練地使用希臘語、德語、英語、法語、荷蘭語等。他們的孩子會講的語言首先是父母的語言——希臘語和德語。由於他們在布魯塞爾這座法語和荷蘭語雙語城市生活和學習,耳濡目染,從小就學會了比利時的兩種官方語言法語和荷蘭語。他們在布魯塞爾英語國際學校上學,選修的第二外語是西班牙語,因此,能熟練地使用英語和西語。根據記者的了解和觀察,儘管不少歐洲人可以流利地說六七種語言,但許多語言他們只會說,不會讀和寫。這也是許多掌握多種語言歐洲人的「通病」。
24種歐盟官方語言的地位和使用率並不總是相同的。在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的日常工作中,英語、法語和德語的使用率比較高。在位於盧森堡大公國的歐盟法院,主要官方語言是法語,其次是德語。歐洲理事會每年召開四次由各國首腦出席的首腦峰會(及次數不定的「特別峰會「)和無數次由各成員國部長出席的部長理事會,在這類會議中,一般只提供英、法、德、西和意五種語言的口譯服務。歐盟各機構共有大約4300名筆譯員和800名口譯員,還有許多「自由翻譯」。在歐盟機構中,所有文件也需要翻譯成24種不同的文字,每年語言服務支出大約為歐盟年度預算的1%左右,文件翻譯費高達15億歐元,換算到歐盟每個公民身上,大概每人每年分攤2歐元。
目前,英國脫歐後歐盟成員國有27個國家,歐盟卻有24種官方語言,分別是保加利亞語、克羅埃西亞語、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英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匈牙利語、愛爾蘭語、義大利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馬爾他語、波蘭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斯洛伐克語、斯洛維尼亞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這麼多語種如何工作呢?歐盟委員會、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和歐洲法院等都有自己的筆譯和口譯翻譯服務處。參觀過歐盟機構的人會注意到,無論是在歐委會還是歐洲議會的會議廳,一排寬敞透明的玻璃窗最抓人眼球——這裡是歐盟機構24種官方語言的同聲傳譯室。在歐委會各司大廈的會議室,同樣有相當規模的同傳室。一般裡面坐著兩位譯員,兩人大約每25分鐘交換一次。翻譯的原則是:譯員聽到的是外語,說的是母語。但有的時候,一些使用範圍比較小的語種在翻譯過程中就需要「翻譯接力」,即先譯成英、法等「大語種」,然後再轉譯給其他語種。
記者常駐布魯塞爾多年,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歐盟機構的語言問題似乎並沒有那麼複雜。每天進進出出的官員和工作人員相互之間使用最多的是英語和布魯塞爾當地人使用的法語,其中英語的使用率高於法語。拿歐委會來說,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情景:人們在歐盟機構內用英語交談,走出大門後便換成法語。一些外國友人也說,在歐盟機構內,使用英語可以搞定任何事情。而在現實生活中,諸如辦理各類證件、與房管所打交道、上街購物等,如果不懂法語或荷蘭語就會遇到一些麻煩。此外,英語還是歐盟機構國際交往的主要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