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領域要變天?ARM想著取代X86,Risc-V想著背刺ARM

2023-11-06     傑夫視點

原標題:晶片領域要變天?ARM想著取代X86,Risc-V想著背刺ARM

儘管晶片的生態繁多,在晶片領域耕耘的公司更是數不勝數,但在最近幾十年中,基本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態勢。在PC、伺服器領域,X86晶片相比其他晶片一直有著絕對的優勢;而在移動領域,ARM晶片則處於壟斷地位。兩種架構的晶片一直都希望在對方的優勢戰場上有所作為,但多年來互相的試探和嘗試,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Intel很早試著將N系列的X86處理器應用在手機和平板中,並且支持安卓系統,但很顯然徹底失敗,儘管國內當年南方系推出過不少產品,也獲得了Intel大量的支持,但並沒有在市場上掀起什麼波瀾;同樣的,微軟和高通聯手,也一直在試圖用ARM架構打造PC用的處理器,微軟也有針對ARM晶片的Windows系統,但由於生態的不成熟,以及用戶應用部分的習慣不同,無法撼動X86在PC市場的位置。

實際上時至今日,也只有蘋果的M系列ARM晶片,算是在PC市場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要知道的是,蘋果的產品有著自己的一套完整封閉生態,從系統、軟體、硬體部分都比較成熟,它有別於當下主流的X86+Windows的PC形態,而且蘋果也是行業內少有的能在軟硬體都有極強控制力並且自己研發晶片以及系統的廠商,其他廠商很難複製蘋果的成功。

不過現在似乎情況有了一些變化,在這兩年PC行業逐漸萎靡之際,各大廠商其實也在尋找一個能更精簡以及集中的方案。傳統的X86 PC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它在系統上雖然比較統一,大家都用微軟的Windows系統,但在硬體上卻呈現碎片化的形態,太多不同性能不同架構的產品,以及太多的單一硬體品牌商,這一方面的確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但另一方面在採購、維護、售後部分,也會帶來對用戶和廠商帶來更多的成本和麻煩,哪怕是足夠精簡的筆記本電腦。

而蘋果採用M系列晶片的產品在PC市場取得成功,也多少讓其他廠商萌生了其他想法。高通之前一直學習蘋果,不用ARM的IP自己設計架構。前不久發布的驍龍X Elite就是自己研發的產物,在Geekbench 6單核與多核性能測試結果中,這顆處理器單核評分3239,多核評分17175,單核和多核性能表現已經全面超越英特爾13代酷睿i9-13980HX旗艦級處理器。而這顆處理器主要就是用在PC領域,特別是筆記本方面。另外高通這顆晶片在GPU性能部分,也遠遠超過了Intel和AMD自帶的核顯,再加上AI性能也比較突出,這樣一顆比較全面的SoC顯然對於PC廠商來說,是有不小的吸引力。

當然在系統和生態部分,目前除了蘋果之外,其他ARM晶片廠商暫時是無法和X86相比的,不過微軟已經專門為ARM晶片打造了新一代的Windows系統,現在需要解決的主要還是軟體部分,是微軟和硬體廠商合作解決X86軟體編譯的問題,還是軟體廠商從X86轉到ARM,就像蘋果那樣,目前暫時我們還不好說。

不過廠商對於ARM晶片進軍PC的態度是歡迎的,有微軟兜底解決系統問題,硬體廠商和品牌廠商實際都比較踴躍。目前除了蘋果和高通之外,據說NVIDIA和AMD都在研發PC用的ARM晶片,甚至微軟自己都親自下場打造ARM晶片,搭配明年的Windows 12在自家的硬體產品上推出。而在品牌方面,包括微軟、宏碁、華碩、戴爾、惠普、榮耀、聯想、三星和小米,都會推出高通驍龍X Elite晶片的產品,主要是筆記本。未來如果微軟、AMD和NVIDIA等加入戰團,那麼ARM晶片在PC領域的市場將會比現在擴大無數倍,這顯然會對Intel為主導的X86市場帶來極大的衝擊。

但有趣的是,各大廠商急著用ARM向PC行業進軍,但沒想到ARM自己的老巢移動領域,居然看起來有被偷家的可能。事實上,這幾年隨著ARM公司在授權方面的苛刻和價格的提升,廠商們一邊想著自研發和擴大領域來降低成本的消耗,一方面也試著尋找一個能替代品來對抗ARM在各個領域的強勢。而這個替代品,現在看來大家都認定是Risc-V晶片了。

由於Risc-V本身是個開源的晶片架構,所以全球各大廠商也都願意在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國內已經有不少廠商在研發Risc-V晶片,而國外大廠中,高通早已經在自己的SoC中加入大量Risc-V晶片作為輔助硬體,Intel也一直在研究Risc-V的應用領域,某些廠商甚至已經開始使用Risc-V來作為主要核心晶片。

不過對於Risc-V而言,之前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是ARM和X86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都過於強勢,在Risc-V生態和硬體都還不是那麼成熟之際,廠商不敢輕易改變的自己的硬體結構,所以Risc-V雖然應用逐漸廣泛起來,但主要還是作為輔助晶片存在;另一方面則是全球廠商都在研發Risc-V,這就意味著硬體方面比較碎片化,同時又沒有一個穩定且強大的作業系統來支持Risc-V作為主要計算核心來發展。

真正的轉折來自谷歌,之前高通就和谷歌合作,把Wear OS 系統引進RISC-V,並計劃生產穿戴式裝置搭載的RISC-V晶片。而在近日谷歌正式表態,已經開始為Android系統支持Risc-V晶片做準備了。谷歌官方在Blog上進一步說明,要運行安卓系統,那麼任何Risc-V 架構的CPU都將具有高性能功能,我們認為確保這一點相當重要。這意味著Risc-V將迎來全球最大最主流的作業系統,這為Risc-V晶片在移動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硬體使用打下了基礎。

谷歌預計在今年稍晚將完成NDK ABI,很快會提供可用於測試Risc-V 64 Android應用程式的Canary 版本,這樣硬體廠商就能在安卓系統上測試Risc-V晶片。這樣推算下來,如果硬體部分開發順利的話,我們在明年有希望看到使用安卓系統,並採用Risc-V架構晶片的硬體問世,而接下來顯然會有廠商會嘗試在手機晶片上使用Risc-V架構。

所以現在在晶片領域形成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移動和大部分領域幾乎壟斷的ARM,拚命想往PC行業發展,但新興的Risc-V晶片則希望在ARM擅長的領域中獲得一席之地。至於什麼晶片能成功,關鍵還是得看廠商的態度。PC領域部分,ARM之前的攻勢幾乎全部化為烏有,蘋果和高通現在的做法一方面是在性能上大幅度提升,一方面是期待在生態和軟體上能和X86有競爭,蘋果不用擔心,但其他廠商如果使用Windows系統,則需要看用戶最終的認可度以及價格等因素。

至於Risc-V,我們反而比較看好這個架構,畢竟Risc-V在很多部分和ARM的應用領域是比較接近的,Risc-V不需要去創造一個新的應用環境,只要能逐漸取代ARM即可,它靠的更多是自己開源指令集架構,以及眾多廠商對它的追捧。畢竟「天下苦ARM久矣」,如果能有一個晶片給ARM造成壓力,並且導致良性的競爭,那麼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有益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99ef3e42c1121b4a7b72fa92af33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