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來,闖蕩好萊塢的華語導演一步都未停歇,有的雁過留名,有的沒有掀起一點浪花,有的則是大放異彩。
他們有林嶺東的《地獄醒龍》、徐克的《雙重火力》、林詣彬的《速度與激情》系列、王家衛的《藍莓之夜》、陳凱歌的《致命溫柔》、陳可辛的《情書》、張藝謀的《長城》等。
在好萊塢影史上,最為出名的華語導演當屬李安和吳宇森了。
近日,著名大導演吳宇森的最新力作《靜夜廝殺》登陸北美院線了,那這部電影口碑和票房表現如何呢?
一、
2023年第48周(12月1日至3日)北美票房排行榜新鮮出爐,大盤共計轟下9440萬美元,比47周略有減少,總體來說,市場歸於平淡。
感恩節檔期到聖誕節檔期之間,北美院線會推出一系列高質量文藝片,為2024年奧斯卡頒獎禮做足準備,所以,商業票房屬性相對較弱。
上周共有五部新片衝進榜單排名,前三甲分別為《碧昂絲:文藝復興》《飢餓遊戲: 鳴鳥與蛇之歌》和《哥斯拉-1.0》。
老片方面,蟬聯兩周票房冠軍的《飢餓遊戲: 鳴鳥與蛇之歌》被趕下了寶座,北美累計票房達到1.21億美元,這也是榜單上唯一一部破億美元大片。
排名第五和第六的是迪士尼動畫《星願》和索尼哥倫比亞影業製作發行的《拿破崙》,這兩部影片耗資均為2億美元大製作,可惜北美票房乃至全球票房表現遠不如預期。
新片方面,《碧昂絲:文藝復興》在2539家影院同步上映,首周末狂攬2100萬美元,奪得周票房冠軍。
這個成績堪稱音樂會電影最佳首次亮相之一,其中包括2023年《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目前票房收入最高,達到9290萬美元)。
還有2008年《漢娜麥莉演唱會》(3110萬美元)、2011年《賈斯汀·比伯:永不言敗》和2009年麥可·傑克遜的《就是這樣》(2320萬美元)。
《碧昂絲:文藝復興》貢獻了一筆可觀的票房收入,給12月北美影市開了一個好頭,據其發行商AMC稱,這是20年來第一部在感恩節後,周末票房超過2000萬美元的電影。
這主要得益於碧昂絲的音樂號召力,獲悉,這部影片參展商保留了剩餘收入,AMC收取了少量發行費,其餘的50%分帳票房將歸碧昂絲個人所得。
當然,這種票房收入在演唱會面前還是顯得有些杯水車薪,因為碧昂絲全球巡演累計門票收入已經高達5.79億美元了。
也難怪伍佰、張信哲、汪峰、張學友等歌星瘋狂開演唱會呢。
獲得季軍的是日本科幻片《哥斯拉-1.0》,該片首周末在北美拿到1103萬美元,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了。
此片首周票房遠遠超過2016年在北美發行的《新哥斯拉》200萬美元票房成績,成為近年來日本引進片最佳開畫影片。
由於製作成本僅1500萬美元,加上日本本土賺得2300萬美元,《哥斯拉-1.0》全球票房已斬獲3416萬美元了,未來將會大賺。
印度劇情片《動物公園》和低成本科幻片《輪班特工》首周票房拿到614萬美元和435萬美元,排名位居第七和第八。
同樣是票房榜上的新秀,吳宇森執導的新片《靜夜廝殺》在1870家影院取得300萬美元票房,排名第九。
此片沒有達到600萬至800萬美元的預期,對於一部大規模上映的電影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根據PostTrak數據顯示,《靜夜廝殺》首映周末觀眾中有64%的男性,75%是25歲以上的觀眾,《靜夜廝殺》為何沒有吸引廣大觀影群眾呢?
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影片。
《靜夜廝殺》是香港著名導演吳宇森的最新作品,影片和《寂靜之地》設定差不多,全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無任何對白。
大概的劇情如下:
喬爾·金納曼飾演的吉姆是一個平凡的父親,有一天,他和兒子在家中玩耍時,不慎被流彈擊中,這場災難讓他永遠失去了聽覺和兒子。
痛失愛子的吉姆在短暫頹廢后,開始他的復仇之路。
影片製片方為獅門影業,他們給吳宇森開出了1500萬美元預算成本,摺合約1億人民幣,這也是繼2017年《追捕》之後,吳宇森首部好萊塢作品。
但如今首周末僅收300萬美元,加上後續走勢以及全球發行,預計該片總票房很難衝破1500萬美元,這樣計算下來,票房撲街已成既定事實。
好在《靜夜廝殺》屬於低成本影片,1億預算,再怎麼虧也虧不了多少,後續賣給流媒體平台,還能收點回本,但不管怎麼說,票房還是衡量一位導演的重要指標。
吳宇森重返好萊塢之路可沒那麼容易啊,《靜夜廝殺》票房撲街最大的原因就是口碑問題。
《靜夜廝殺》大規模上映之後,各大平台評分相繼出爐。
IMDB評分剛剛達到6分及格線,MTC媒體口碑53分,爛番茄新鮮度60%,爆米花指數還沒出來,CinemaScore獲得「C」級別推薦,很差。
再摘錄幾位觀眾的短評:
其一:
注水的親子戲,拖沓的情節,一點燃點或者刺激點都沒有。
其二:
2.5分,吳宇森一去不復返,敘事無力感和6年前的《追捕》一樣,吳式風格輸出難以復刻8、90年代,那信手拈來的慢動作暴力美學調度,吳宇森心有餘而力不足。
其三:
簡單粗暴的復仇故事,挺老套的,也非常直男。不過,吳宇森的動作戲與槍戰戲還是保持順準的。影片也很簡單,前半段準備復仇,後半段執行復仇,生生打了半部電影,BUG巨多。
從觀眾評價來看,大都給予三顆星,頂多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動作片,距離吳宇森精品電影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如此這般的口碑註定無法調動觀眾的觀影激情,票房不佳也就理所應當了。
要知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吳宇森的電影幾乎部部封神,他和周潤發一起合作了很多經典作品,沒有周潤發,吳宇森日漸式微了。
三、
中國電影史上有很多黃金搭檔,比如說周星馳與吳孟達、馮小剛和葛優、林超賢和彭于晏、張藝謀和鞏俐、鄭伊健和陳小春、唐季禮和成龍、徐克和李連杰、劉德華和鄭秀文等。
要說到早期最厲害的黃金搭檔那必屬於吳宇森和周潤發了,兩人共同合作了12部電影作品,如《縱橫四海》《喋血雙雄》《防彈武僧》《英雄本色》《和平飯店》《辣手神探》《英雄本色2》等。
其中,《縱橫四海》和《英雄本色》紛紛闖進了豆瓣TOP前250名,被影迷鑑定為經典之作,可以說,吳宇森和周潤發相互成就了彼此。
一位好的導演遇到一位優秀的演員,再加上劇本尚佳便可影史留名。周潤發一躍成為香港影壇最有價值演員,單部電影片酬一度達到1.5億港元。
吳宇森也憑藉幾部重磅作品鞏固了香港大導演的地位,為後續進軍好萊塢奠定了基礎。
可是,自從2003年《防彈武僧》之後,兩人一直都沒有合作了。
在千禧年左右,吳宇森和周潤發相約闖蕩好萊塢,合作了《血仍未冷》和《防彈武僧》,克這兩部影片票房表現均不盡人意。
於是,他們決定分開,吳宇森拿到了派拉蒙的《碟中諜2》執導權,這是一部預算成本較大的動作片,初次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的吳宇森不負眾望。
《碟中諜2》全球票房狂賺5.45億美元,並榮獲2000年度票房冠軍,吳宇森在好萊塢一舉成名,還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了手印,成為征戰好萊塢華人導演之光。
不久之後,米高梅把他們的戰爭巨製《風語者》也交給了吳宇森,但這部1.15億美元成本的電影在全球遭遇票房滑鐵盧,最後僅收7000多萬美元,差點讓米高梅破產。
再後來,派拉蒙再次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科幻片《記憶裂痕》預算成本6000萬美元,全球票房僅收9000萬美元,又一次撲街了。
至此,吳宇森好萊塢之旅基本告一段落。
在他們眼中,你的電影不能為公司帶來商業票房,那就失去了商業價值,換句話說,你已經江郎才盡,成了過氣導演了。
2005年,無戲可拍的吳宇森回國。
而周潤發呢?與成龍、李連杰則大不相同。
起初在好萊塢接到的劇本質量都不是很高,比如《替身殺手》《再戰邊緣》《安娜與國王》等,票房也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一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上映,他才真正意義打入了好萊塢,但受限於東方面孔和非動作特技演員的限制,想複製成龍、李連杰的成就那可太難了。
此後周潤發在好萊塢的發展也受到了阻礙,不得已回到香港繼續再現「賭神」風采。
兩人歸國之後,吳宇森拿到了古裝大製作《赤壁》的執導筒,他欲想把周瑜的角色留給周潤發的,可周潤發辭演,說他已經接到了《加勒比海盜3》片約,檔期上有衝突,故合作就此擱淺。
這個角色最終落到了梁朝偉身上,票房和口碑都不出彩。
沒有周潤發,吳宇森開始走下坡路了,《追捕》的口碑跌到4.5分,嚴重不及格,基本可劃到爛片範疇了,後期的《赤壁》和《太平輪》也都表現一般。
吳宇森近今年作品產量極少,《靜夜廝殺》是繼2003年《記憶裂痕》後,首次征戰好萊塢的作品,如此這般的票房和口碑,可如何是好呢?
吳宇森日漸式微,周潤發也快淪為票房毒藥了。
實在不行,吳宇森還是聯袂周潤發再來一波江湖恩怨吧,相信這對黃金搭檔重組,光是情懷都能收穫滿滿。
對於吳宇森和周潤發您有想說的話嗎?你想看到他們聯手再戰大銀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