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錯過的一位猛將,讓曹操都想得到,最終是什麼結局?

2022-07-23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劉備錯過的一位猛將,讓曹操都想得到,最終是什麼結局?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雖然是漢室後裔,但是,在他出生之後,已經是家道中落了。所以,劉備能夠建立蜀漢,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不僅離不開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士文臣,更依賴於關羽、張飛、趙雲延等勇猛善戰的將領。誠然,蜀漢武將眾多,不過,在東漢末年,劉備還是錯過了不少優秀的將領。比如出自幽州的田豫,曾跟隨在劉備身邊。但是,田豫後來先後效力於公孫瓚、曹操,最終為曹魏鎮守北方邊境地區,從而立下了赫赫戰功。對於田豫來說,如果沒有和劉備分開,自然會增強蜀漢武將的整體實力。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筆者今天要說得太史慈,也和劉備產生了交集,最終則是擦肩而過。受到《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太史慈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甚至成為能夠和呂布、孫策相提並論的猛將。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太史慈這位歷史人物。

具體來說,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太史慈出自青州東萊郡。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公元192年,鎮守北海國的孔融,遭到黃巾軍的包圍,形勢非常危急。於是,孔融派遣太史慈向劉備求援。彼時,劉備擔任平原相,是青州刺史田楷的部下。

於是,太史慈嚴裝飽食,待天明之後,便帶上箭囊,攝弓上馬,引著兩騎馬自隨身後,各撐著一個箭靶,開門直出城門。城池外的賊眾皆十分驚駭,兵馬互出防備。但太史慈只引馬來至城壕邊,便入門回城。明晨亦復如此,外面有人或有站起戒備,或有躺臥不顧,於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再入門回城。又明晨如此復出,外邊的人再沒有站起戒備,於是太史慈快馬加鞭直突重圍中顧馳而去。等到群賊覺知,太史慈已越重圍,回顧取弓箭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因此無人敢去追趕。

太史慈來到平原國之後,劉備驚訝地說道:「孔北海居然知道天下還有個劉備呢。」於是立即發兵來支援孔融。黃巾軍得知劉備前來支援之後,都四散而逃,孔融得以解圍。到了這個時候,劉備完全有機會將太史慈這位猛將招攬到自己麾下。不過,因為割據冀州的袁紹進攻公孫瓚,劉備不得不去幫助公孫瓚抗衡袁紹。在此背景下,劉備自然沒有時間來招攬太史慈了。自此之後,劉備和太史慈分道揚鑣,各奔東西。

公元195年,劉備已經獲得了徐州之地。但是,太史慈則是選擇來到揚州,以此投靠揚州刺史劉繇。而這,是因為太史慈和劉繇都出自青州東萊郡,也即是同鄉關係。彼時,淮南一帶已經是袁術的勢力範圍,將軍吳景等人將劉繇迎接到江南,才促使劉繇得以在揚州立足。這一年,孫策進攻劉繇,後者只是讓太史慈去打探孫策大軍的情況。

對此,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慈自遼東還,未與相見,暫渡江到曲阿見繇,未去,會孫策至。或勸繇可以慈為大將軍,繇曰:「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但使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斗,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當然,太史慈還是和孫策遭遇了,雖然敵眾我寡,但是,太史慈依然主動和孫策作戰,雙方你來我往,難以分出勝負,也即在勇武上,太史慈完全可以和孫策相媲美。

不久之後,孫策擊敗了揚州刺史劉繇,促使他逃到了豫章郡一帶,而就太史慈來說,則一度流落到涇縣,並和山越相互呼應。對此,孫策派遣大軍進攻涇縣,不僅俘獲了太史慈,還成功收服了太史慈這位猛將。

自此之後,太史慈成為孫策的部下,並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公元197年,劉繇因病去世,終年四十二歲。在劉繇敗給孫策之前,有人建議他任用太史慈為大將。但是,劉繇卻否定了這一建議,也即他不願意將兵馬交給太史慈來執掌。而這,自然成為劉繇失敗的原因之一。公元200年初,孫策奪取豫章郡,從而一統江東。在孫策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太史慈立下了不少戰功。而這,一度吸引了曹操的注意。

《三國志》: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曹操在得知了太史慈的威名後,向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這份書信中沒有其他東西,只是放了少量當歸,也即暗示太史慈應該歸降自己。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連曹操都想得到太史慈這位猛將,這說明太史慈在當時已經小有名氣了。當然,太史慈顯然不為所動,而是對江東孫氏忠心耿耿。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快馬,手下被遠遠地甩在後面。這時忽然碰到三個人,這三人都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孫策問:「你們是什麼人?」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孫策說:「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說完向其中一個人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餘下二人非常恐慌當即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孫策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全部殺死。

最後,公元200年,孫策在回到吳郡後病逝,年僅二十六歲。在孫策去世後,孫權執掌江東。早在孫策生前,太史慈曾鎮守豫章郡,以此抗衡荊州牧劉表的從子劉磐。所以,孫權即位之後,依然讓太史慈鎮守江東的南部地區。當然,這也導致太史慈沒能參加更多的戰役。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06年,太史慈就去世了,當時只有41歲。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太史慈臨終之際,嘆息道:「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志未從,奈何卻要死啊!」孫權知道太史慈去世的消息,十分痛惜。在太史慈去世後,他的兒子太史享嗣任,在東吳,太史享擔任了尚書、吳郡太守等官職,最終官至越騎校尉。對於太史慈的後人,自然受到了孫權的厚待。

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太史慈沒有英年早逝的話,顯然會成為東吳的一員大將。總的來說,太史慈是劉備一生中錯過的一員猛將。在和劉備擦肩而過之後,太史慈最終成為孫策、孫權麾下的大將。而如果太史慈可以跟隨劉備的話,憑藉著他的勇猛,完全能夠和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人相提並論,也即會讓劉備的武將陣營如虎添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7b060181c9f9e91a7d7a6ac1d4f77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