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貨幣的本質
貨幣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俗稱「金錢」。
二、貨幣的發展階段
貨幣的產生先後經歷過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等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階段各有特色。
(一)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兼具了貨幣與商品雙重身份的貨幣。最常見的就是以物換物時期,你用牛換我的羊,我用酒換你的米。這種時期的貨幣並沒有固定的形式,彼此交換的依據也只是各自的意願而已。
(二)金屬貨幣
隨著貴金屬的出現,人們發現其具有價值高,且易於保存的優點,便開始使用金銀等貴金屬代為流通使用。所以我們聽過一句話,「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就是這個時期的特徵。
(三)代用貨幣
代用貨幣是指可兌現的紙幣,由於金屬不便於大量攜帶,於是紙幣便代表金屬貨幣在市場上開始流通。紙幣具有製作成本低廉、易於攜帶和運輸等特點。我國四川地區出土的宋朝時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四)信用貨幣
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其本身價值遠遠低於貨幣價值,與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比如銀行信貸。
信用貨幣具有以下特徵:1.是貨幣的價值符號;2.是一種債務貨幣(銀行貸款後形成了債權債務關係);3.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銀行可強制要求提供信用);4.國家對信用貨幣進行控制和管理。
(五)電子貨幣
是指以金融電子化網絡為基礎,以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最常見的比如支付寶、微信零錢通等方式。
電子貨幣具有方便、安全、通用等特性,使用廣泛。按照支付方式不同可以分為:1.儲值卡;2.信用卡;3.電子支票;4.電子錢包。
貨幣的職能
(一)價值尺度
使用觀念上的貨幣來衡量商品價值的職能。比如商品的標價就是履行價值尺度的職能。
(二)流通手段
是指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職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互易方式。作為流通手段,必須是現實的貨幣。
(三)支付手段
是隨著買賣分離所產生的一種方式。在商品交換中,可以不用現款,採用賒帳的方式,一定時期後再付現款。最典型的比如工資、花唄等方式。
(四)貯藏手段
只有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才能發揮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紙幣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
(五)世界貨幣
在世界市場作為一般等價物發揮作用的貨幣。比如美元、英鎊、歐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