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裝備「高端局」 貴州靠什麼贏?

2024-09-25     第一財經

貴州安順,這個中國西南腹地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教科書里的黃果樹大瀑布和屯堡文化聞名全國。但它能做的還遠不止於此。

在安順的大山深處,有一座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建立的飛機生產基地,代號011。1970年,011基地試製生產的首架殲-6Ⅲ型殲擊機首飛成功,結束了貴州不能生產飛機的歷史。1987年,011基地研製生產的殲教-7型飛機在第37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展出,實現了我國國產實物飛機在國際航展上零的突破,並被西方媒體譽為「亞洲明星」。時至今日,這裡仍然是重要的飛機整機生產區域。

裝備製造,國之重器。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關鍵指標。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很難把這個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和國之重器兩者聯繫在一起。但是眼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成都、西安、上海、北京等地來到貴州,來到安順和許多像安順一樣的裝備產業重鎮,投資未來。

2022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提出,支持貴州在空天科技等優勢前沿領域培育建設國家級重大創新平台,支持以裝備製造及維修服務為重點的航空航天產業發展。2023年,貴州省印發《支持安順市建設貴州航空產業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並批覆同意貴州航空產業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著力打造全國重要航空產業基地。

以安順為代表的先進裝備製造基地,憑什麼吸引眾多企業遠道而來?目前還有哪些短板和空缺?面對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和挑起工業經濟「大梁」的目標,身處其中的從業者又有哪些思考?

164天背後的「雙向奔赴」

從公司註冊成立、與地方簽約再到第一條產線正式建成,貴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澤林清楚地記得,從去年的初夏到深秋,走完這個過程只用了164天。

王澤林對於航空航天行業領域並不陌生。他所在的貴州熠景航空是四川銘航蘭德科技有限公司的貴州分公司。在銘航蘭德的總部四川成都,那裡有著「成飛」等眾多知名的航空企業,而從成都來到安順,也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

「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拓展新的業務,離開原有的舒適區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當在全國尋找目的地的時候,我們敏銳地察覺到,貴州正在以安順為核心建設貴州航空產業城,對航空航天產業大力支持,這種國家和省級層面的明確政策導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這種重資產投資,需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度確定性。」王澤林說。

相信地方對發展產業的決心,促成了貴州熠景航空的誕生。而在成立以後,安順沒有辜負這份信任。164天迅速解決廠房建設、手續審批等問題,高效的辦事作風、優良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安心生產。

為了減少企業前期投入,安順航空配套製造產業園建設標準化廠房,讓企業「拎包入駐」並快速投產,並積極幫助企業尋求訂單。王澤林表示,目前企業已經完成4條生產線並投產,訂單量正在持續增加,預計今年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

當然,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沒有「煩惱」。在與多位企業家的交流中,筆者注意到,人才和產業配套不足是處於觀望中的企業兩個普遍的顧慮,不過這並非沒有辦法可解。

人才外流是西南地區中小城市普遍的問題,但安順的特殊點在於,一方面「三線建設」時期興辦的工廠為安順留下了雄厚的航空產業基礎和大量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熠景航空所聘用的一位從某大企業退休的老鉗工可以領到每月8000元的薪資,比原先他在貴陽工作時收入更高。另一方面,安順涼爽的氣候和宜人的自然環境,使得一些高校學子心生嚮往。今年暑期,七十多名「國防七子」高校大學生參與了安順組織的人才安順體驗行活動,感受到安順成就人才的底氣。

另一個顧慮在於產業配套。而在有心人看來,這既是目前的短板也是未來的商機。「我們現在開展生產工作的時候,需要一些材料、量具、刀具等等工具產品,缺少這方面產業配套以及一個專業的經貿建材市場,所以找材料比較吃力。現在入駐園區的製造企業越來越多了,我們也很希望帶動一些供應商和加工輔助類的設施設備企業一起過來發展成長。」 王澤林說。

「引進來」和「走出去」

不僅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貴州安順也在以更大的決心把本土企業「做大做強」、擴大內需。

「跟著訂單走」是裝備產業配套企業的常態。只有「吃飽」,才能生存。生存之外,還有發展。安順市一位航空企業人士表示,以前也有一些企業引進來,但是過了幾年「坐不住」便離開了。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在本地爭取到的訂單量或許不足以支撐預期發展。但他也觀察到,近兩年這種跡象有了明顯好轉:一些重要的材料已經能夠在本地找到穩定的供應商了。在他看來,這種變化的背後存在兩種原因,一是市內和省內產業規模上升,企業的需求量大了;二是配套企業以更主動的姿態去外地拿訂單了。

產值的增長也在宏觀數據上得以印證。2023年,貴州省航空裝備產業規上總產值同比增長16.2%,規模明顯提升。同期,安順市航空裝備製造產業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8.82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8.7%,同比增長13.2%。安順市全年共引進航空航天裝備製造及其配套製造項目55個,投資金額96.42億元。

貴州弘安鑫晟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要承製航空零部件裝配、無人機包裝運輸箱製造等,名列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名單。不同於熠景航空被「引進來」,弘安鑫晟的主線任務是「走出去」。

「我們原先只有『貴飛』一個客戶,現在僅是安順市內客戶就發展了四五家國企,我們還與省外的民企,包括江蘇揚州、河北石家莊、四川成都等地企業簽了合作合同。這對於我們擴大規模、降低邊際成本、及時了解市場需求,乃至提升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弘安鑫晟總經理孟祥奕說。

面對蓄勢待發的「低空經濟」,孟祥奕認為,安順和貴州省的許多企業長期為航空企業提供配套,具備高標準的生產能力,如果能夠利用好自身的生產優勢,密切關注省內以及省外發達地區的產業動向,隨著我國航空產業和低空經濟的發展,將會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政府單位和有關金融機構也正在積極加大對本地一些民營企業的政策、融資支持力度,鼓勵它們「走出去」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貴州省及安順市的多位政府領導的近期表態中,都提到了加大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產業鏈的培育力度,尤其是鏈主企業的能力建設。

「究竟是地方政府先搞好基礎,再引進或培育鏈主企業和重大項目,還是先有企業和項目地方再做事情,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像雞生蛋或者蛋生雞。但是我們認為,地方基礎建設是一刻也不能容緩,有了基礎再等待合適的時機,拿下大企業和大項目就不在話下了。市場經濟就像一片麥田,誰長得高就能得到更多資源。眼下,我們正在不斷生長、積攢實力,期待被更多人看見。」貴州航空產業一位資深人士說。

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貴州正積極謀劃做好招商引資,聚焦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鈦合金、高溫合金、特種鋼材等短板,健全產業鏈招商目標企業庫,聚焦主導產業短板弱項和新興產業核心引領環節,緊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產業轉移和產能擴張新動向,引進一批具備引領性、前瞻性、標誌性的重大整機及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設備項目,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動力。

「我們將做好要素保障和跟蹤服務,提升『貴人服務』能力,確保項目招得來、能落地、早見效。」上述負責人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ebb8e269ec67dfa8b827cc8512ea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