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財經天下》周刊 劉冬雪
編輯 | 陳芳
8月23日晚,京東集團公布了二季度成績單。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京東收入2676億元,同比增長5.4%,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2616億元。另外,二季度京東經營利潤為38億元,去年同期為3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4億元,去年同期為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是京東從去年三季度開始連續三季度錄得凈虧損後的首次凈利潤轉正。對此,京東CEO徐雷表示:「京東彈性的商業模式、行業領先的供應鏈能力和高效的運營幫助我們在外部環境持續挑戰的情況下取得了穩健的季度業績。」
關注現金流健康
從業務板塊來看,零售業務依然是京東營收上的主力軍。今年上半年,零售板塊收入4590.8億元,占比90.5%。但從同比增速來看,物流是京東增長最強勁的業務板塊,上半年單季同比增速都在20%以上。與之相比,二季度,京東零售業務同比僅增長3.9%,並且新業務營收同比減少10%。
當前,京東的收入規模增長已由快車道進入慢車道。今年一季度,京東收入同比增速為18%,二季度同比增速為5.4%,而此前京東單季度的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按照徐雷所說,目前京東比較關注的是高質量增長,包括獲得消費者心智和擴大市場份額,同時關注利潤率和現金流的健康。從數據上來看,二季度集團的經營利潤率從2021年同期的2.6%上升為3.4%。
經營利潤率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歸結於降本增效。二季度集團的營銷費用為95億元,同比減少10.4%;一般和行政費用為23億元,同比減少11.5%。
同時可以看到京東的現金流狀態的提高。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京東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511億元,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10.3%。
不確定的下沉市場
相比於營收增速的變化,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數似乎遇到增長瓶頸。根據財報顯示,截至 2022年6月30日止十二個月,京東的年度活躍客戶用戶從5.319億增長9.2%至5.808 億。不過根據一季度財報所示,京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年度活躍客戶用戶就已經達到5.805億,也就意味著二季度該數據並沒有明顯的增長。
對此,分析人士稱,京東主要客群分布在一、二線城市,而這部分人口不到4億。相比於淘寶和拼多多用戶規模,京東顯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目前來看只能在下沉市場中尋求增長。
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徐雷也指出了京東對於下沉市場的看看重,「下沉市場一直是京東長期堅持的重要增量市場。」不過出於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環境變化的預判,「我們更加注重資源的產出效率。」
此話不免讓人聯想到曾被京東明確定位針對下沉市場的社交電商——京喜。
2019年,京東將此前的社交拼購電商平台「京東拼購」更名為京喜。次年,時任京東零售集團CEO的徐雷還在2019年度京東零售表彰大會上將「下沉新興市場」列入京東2020年的三大「必贏」戰役之一,並放言再造「京東零售」。
然而,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京東以京喜為主的新業務全年虧損105.98億元,2022年上半年虧損44.2億元。在經歷連年虧損後,2022年6月,京喜事業群在京東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後被拆散。
押注即時零售
隨著京喜的挫敗,京東如何拓展下沉市場增量,目前來看還不好判斷。但還在零售市場探尋增量的京東,似乎押注於即時零售市場中。
《即時零售開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書》顯示,即時零售風口已至,迎來快速增長。其中平台模式2016-2021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1%。預計到2025年,即時零售中的開放平台模式規模將達到約1.2萬億元。
這是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市場,美團、阿里、抖音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積極布局。在這裡,京東不得不面對強勢對手美團。據36氪未來消費估算,美團閃購今年上半年的GTV(平台總的交易金額數)在570億元左右。而根據京東一季報披露的數據,截至季末的12個月內,京東到家的平台總交易額為491億元,還有一定差距。
從京東最近的動作來看,其在即時零售市場下了很大決心。
2022年2月,京東集團完成增持達達集團,將持有的達達集團股份提升至52%,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就在幾日前,達達集團公告了一項重要人事調整,蒯佳祺辭任執行長和公司董事會主席,原集團副總裁何輝劍升任集團總裁,此外,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將擔任集團董事會主席。這也就表示京東正在加速整合其在即時零售方面的業務和資源。
即便如此,在以經營利潤和良好現金為前提下,京東也許不會表現的過於激進。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徐雷表示,儘管看到看到整個行業對即時零售非常感興趣,但京東還是必須得非常理性地去做出一些判斷。「用戶心智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整個新型供應鏈能力的打造相信對所有公司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在增長方面,徐磊表示會更關注的用戶的滲透、頻次和服務履約質量等,「所以在短期內GMV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文中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