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哲學新書及預告 | 2022年春夏

2022-05-26   哲學園

原標題: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哲學新書及預告 | 2022年春夏

壬寅伊始,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又將有哪些好書與您相遇?伴隨春天的腳步,給各位讀者朋友帶來2022年上半年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科學·文化部分新書預告,更多新書還請繼續關注。

科學史譯叢(第四輯)

《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

[荷蘭] H.弗洛里斯·科恩 著

張卜天 譯

本書是唯一一部關於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著作,出版後即確立了其經典和權威地位。它如同一部百科全書,系統地考察了自19世紀以來科學史家們關於科學革命的實質和原因的大約60種觀點,並對其特點和不足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書不僅涉及如何解釋和看待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等人的科學成就,也涉及科學革命根植於哪些哲學、宗教、社會土壤,如何永遠改變了我們理解自然界的方式,以及為什麼科學革命發生在17世紀的西歐而沒有發生在古希臘、中國和伊斯蘭世界等諸多議題,大大有助於我們對近代科學的思想、社會和文化起源的理解。

《雅各布·克萊因思想史文集》

[美] 雅各布·克萊因 著

張卜天 譯

本書是雅各布·克萊因去世後整理出版的一本文集,最能體現他全面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克萊因廣博的學識以及對根本問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其獨樹一幟的研究思路和風格非常值得廣大哲學和科學史研究者借鑑。本書作為一本研究與論文集,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維吉爾、但丁到笛卡爾、萊布尼茨、牛頓,涵蓋的範圍極廣。其中的主要主題涉及希臘的數的概念,近代數學物理學的起源及其與現代理性主義的關係,亞里士多德、萊布尼茨等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自由教育的含義等等。書中近一半的內容與科學史有關,大都結合希臘數學及其形上學背景,徹底回溯近代自然數學化觀念發生的必要條件——古代數學的符號化以及整個近代形上學體系發生的革命性轉變。

世界科普名著譯叢

《愛因斯坦晚年文集》

[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

張卜天 譯

愛因斯坦晚年關於科學、信念與信仰、公共事務等問題的思考,包括:物理學與科學思想、研究與教育的自由、原子能時代的戰爭控制,等等。本書還收錄了愛因斯坦檔案館的珍貴照片和一些未曾公開的文件。

《現代數學的概念》

[英] 伊恩·斯圖爾特 著

張卜天 譯

數學的目標不僅是教學生處理數字和公式,而且要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在這本迷人的書中,著名的英國數學家伊恩·斯圖爾特用幽默和軼事闡明了「新數學」的基本概念:組、集、子集、拓撲、布爾代數,等等。根據他的觀點,理解這些概念為理解數學的真實本質、特別是純數學的力量、美和實用性提供了最好的途徑。

宗教文化譯叢

《源於猶太教的理性宗教》

[德] 赫爾曼·柯恩 著

孫增霖 譯

本書在柯恩逝世之後才出版,被視為他「最成熟的著作」。全書分為22章,從「上帝的獨一性」開始,柯恩以專題的形式分別選取猶太教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如創造、啟示、贖罪、律法等等展開討論,最終論證了猶太教不僅可以作為理性宗教的源頭,而且可以與理性宗教並行不悖、共同發展。柯恩將其前期的哲學思想融入了其猶太思想之中,哲學的理性與宗教的熱忱在本書中彼此交融,可謂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迷途指津》

[埃及] 摩西·邁蒙尼德 著

傅有德 郭鵬 張志平 譯

《迷途指津》由三部分構成,共178章。第一部分論上帝的存在、屬性、上帝的名稱和話語、人關於上帝的知識,以及猶太教的上帝觀與伊斯蘭神學的區別。其主要觀點是上帝存在,但沒有肯定的屬性,上帝的屬性就是其行為;上帝是沒有形體,是絕對單一的;上帝不是常人所說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神,上帝創造了世界,天使也是上帝的造物。第二部分主要討論預言和神佑。邁蒙尼德認為,先知必須具有超凡的稟賦,並通過訓練是自己的理智能力和想像力臻於完善,然後在神的流溢的作用下而產生語言,因此預言和上帝和人的認知、想像力合作的結果。第三部分著力探討律法的性質和作用。對於猶太教而言,律法是上帝通過摩西賜予古代以色列人的,人通過履行律法而聖化生活,該篇還論證了律法的合理性以及神佑的條件。

《猶太戰爭》

[古羅馬] 弗拉維斯·約瑟福斯 著

王麗麗 譯

《猶太戰爭》是約瑟福斯的第一部著作,大約成書於公元75—79年,主要是根據他對猶太獨立戰爭(公元66—73年)的記憶、羅馬軍隊統帥韋斯帕薌的回憶錄,以及猶太王亞基帕的書信寫成。原書分為七卷,內容包括引發猶太人反抗羅馬政權戰爭的各種原因,加利利等地區的戰爭情形,羅馬軍隊對耶路撒冷的圍困直至攻陷,戰爭結束及其後果。受時代和處境所限,他的書中存在許多謬誤甚至偽造之處,但是整體而言,其學術和史料價值無法取代,為後世研究這一時期的猶太史、羅馬史、基督教歷史等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大眾塔木德》

[英] 亞伯拉罕·柯恩 著

蓋遜 譯

傅有德 校

本書自出版以來,在英語世界一直被公認為了解《塔木德》的最佳導讀。《塔木德》是繼《希伯來聖經》之後最重要的一部猶太教典籍,但因其內容龐雜、卷帙浩繁,非專業讀者不容易通讀或難以把握要領。有鑒於此,本書對整部《塔木德》進行全面檢閱、精心去取,以清晰條理的綱目和通俗平實的語言將其要旨展示出來,學術性地總結了《塔木德》中包含的關於宗教、道德、民俗、司法等諸多方面的猶太教義,為普通讀者提供了探索《塔木德》的指南。

麥克法蘭自選集

《日本鏡中行》

[英] 艾倫·麥克法蘭 著

管可穠 譯

ISBN 978-7-100-20296-1

《日本鏡中行》是一次長達15年的研究的結果。艾倫·麥克法蘭進入「鏡中日本」之前,恰如漫遊鏡中世界的愛麗絲一樣,也曾滿懷西方人的預設,不料它們一一遭到了日本文化和習俗的挑戰,因此他不得不放棄定見,屢次深入日本,重新估量這片奇異的國土。在這部富於洞見、幽默風趣的著作中,麥克法蘭解索了日本的各種謎題,包括天皇、宗教、禮儀、教育、種族、戰爭、藝術、家庭、民族性格,乃至飲食、性、犯罪等,不僅使我們重新認識了日本,也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社會。麥克法蘭步履輕快地穿梭於古今之間,以學者的透視性目光洞察了日本的本質:一支又一支外來水系源源匯入一條奔騰長河,而它的底蘊永遠是「變化的同一」,一個自有其完美邏輯的整體。

《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

[英] 艾倫·麥克法蘭 著

管可穠 譯

本書討論工業革命前五個世紀英格蘭社會的性質,以及英格蘭與歐洲其餘國家的關鍵差異。作者依據他本人對英格蘭若干教區的詳細研究、其他學者的各種地方性專題研究、歷史人物的日記、法學文獻、外國的史料,檢討了馬克思、韋伯、麥考萊及當代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基於英格蘭案例而提出的社會變遷的大框架。作者陳述了一種意見:對於英格蘭的歷史,一直存在著一種根本誤讀,並由此而影響了對於英國和美國現代社會的理解,也影響了關於工業化前提的當前理論。

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險記

斯坦因,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學者。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5年、1930年,斯坦因先後四次到中國新疆及河西地區探險,基於此撰寫了極具閱讀性和學術價值的《沿著中亞的古代道路》(即為本書)。全面地記述了斯坦因在新疆、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地區探險考察的全部細節過程和所有重要古代遺蹟與珍貴出土遺物。

斯坦因用他的鴻篇巨著向全世界打開了此前不為人知的「西域古代歷史文化寶庫」的大門,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西域之路》

[英] 奧里爾·斯坦因 著

巫新華 譯

ISBN 978-7-100-20510-8

本書是斯坦因在哈佛大學的講座手稿,其內容綜合了他三次中亞探險考察與考古發掘的成果(包括研究成果)而寫成的通俗紀實著作。書中事實敘述簡潔而重點突出,對於中亞歷史上各種問題的解讀與評述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與極高的評價。本書是我們了解古代西域以及20世紀新疆乃至中國西部英國探險活動情況不可多得的佳作。書中配有大量遺蹟插圖,遺址平、剖面圖,還有一些遺物圖版和一些調查地區的地圖,以考古學為核心,並基本上涵蓋了前述諸多學術領域,內容十分豐富。

《敦煌發現》

[英] 奧里爾·斯坦因 著

巫新華 譯

ISBN 978-7-100-20511-5

本書是斯坦因根據他三次中亞探險考察與考古發掘的成果(包括研究成果)而寫成的通俗紀實著作。書中事實敘述簡潔而重點突出,共約350幅圖片,是我們了解古代西域以及20世紀新疆乃至中國西部英國探險活動情況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對於中亞歷史上各種問題的解讀與評述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與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