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能用170以上的心率跑1個小時嗎?

2023-02-09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正常人能用170以上的心率跑1個小時嗎?

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巨大,最高心率、靜息心率、有氧能力/乳酸閾值/攝氧能力……都存在極大的區別。因而單論心率具體數值意義並不大,應該放在各自對應的心率強度區間內討論

跑步強度有多種界定方法,其中按心率區間來劃分的,最常見為EMTAI(有些還會有R,EMTAIR)區間法,常用儲備心率法*計算出區間。

*儲備心率=(最大心率-靜息心率)x目標訓練區間百分比+靜息心率

  • E強度(Easy Run)

多數輕鬆有氧慢跑即屬於E強度,一般為儲備心率的59~74%。跑步過程中跑者自然的呼吸,還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

在E區間強度里,跑者可以保持勻速跑上非常久的時間

  • M強度(Marathon Pace)

顧名思義,多數馬拉松跑者可以用這個強度跑完全程馬拉松,一般為儲備心率的74~84%

不同水準的馬拉松跑者,在這個強度能持續的時間也會區別很大。以完賽(5小時以外)為目標的馬拉松跑者,其跑步的心率區間往往比M強度更低、介於E強度和M強度之間;而進階跑者(3.5小時或更快時間完賽)的馬拉松選手,通常能維持、甚至超過M強度的心率跑完全程。

  • T強度(Threshold Run)

跑步時身體會大量代謝出乳酸,也會加快排出乳酸的速度,當排出速度無法跟上產生、乳酸大量堆積的跑步強度時,即為所謂的乳酸閾值。T強度就是以乳酸堆積為臨界點,界定的跑步強度。一般為儲備心率的84~88%

T強度對任何水準的長跑者而言都是比較艱苦的跑步,世界上最頂級的長跑選手,其維持T強度的時間至多也在1小時左右。

因此比T強度更嚴苛的A/I/R強度,顯然就不存在持續運動1小時以上的可能了。

像Eilish McColgan這樣的頂級職業選手,日常有氧慢跑的心率在130-140之間,想以170的心率持續高強度跑上一個小時,反而是非常困難的挑戰。

所以,一旦確定了170的心率所在的心率強度區間,那關於「正常人能用170以上的心率跑1個小時嗎」,我們就能得出結論:

1.170處於E強度心率區間

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可以以這個強度持續跑上超過1個小時。

不過這個情況會比較罕見,因為長跑愛好者的心率普遍會比一般人更低些。這往往意味著該跑者有非常高的最大心率,且隨著更多更長時間有氧慢跑的練習,心率區間通常會逐漸降低;

2.170處於M強度心率區間內

較多初階長跑愛好者能持續完成60+分鐘的跑步,強度較高。

3.170介於M和T強度心率區間之間

往往出現在15公里到半程馬拉松距離的比賽、追求成績突破的跑者中,他們至少有1小時以該心率巡航。這是相當艱苦也很有挑戰的強度。

部分頂級馬拉松選手完成一場全程比賽也會以該強度進行。

4.170位於/接近T強度心率區間

訓練有素的精英選手,進行15-19公裡間的中長距離強度跑,其維持時間也可能會接近或達到1個小時。

總體而言,「用170以上的心率跑1個小時」較常出現在上述2、3中,有規律跑步習慣且以馬拉松為目標的跑者中。這個人群設定顯然符合「正常人」的定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並沒有考慮跑步環境,比如對心率影響最大的氣溫、濕度、路況(坡度)情況。

另外,心率絕大多數情況下更適合作為個體判斷強度的依照,相同配速直接對比心率,並不能直接與跑步能力的強弱划上等號(儘管確實高階跑者的心率普遍偏低)。

職業馬拉松選手中也有心率較高的,比如川內優輝:

他最大心率就在205-207左右,有「拚命三郎」之稱的他,比賽策略屬於全傾全力的輸出型,馬拉松比賽平均心率經常在175以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4b591a302197c0a32ec5ef7b6ff7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