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民勤,美食與沙漠馬拉松賽千萬不可辜負

2019-09-09     民勤生活

2019年9月22日(星期日)上午10:00,2019騰格里(民勤)沙漠半程馬拉松賽即將鳴槍起跑!

此次賽事將在美麗的民勤縣舉行,它的起點在沙門部落,途徑騰格里沙漠、新劉羊圈、魏家羊圈等區域,最後在蘇武沙漠大景區(沙漠雕塑)落下帷幕。

讓我們9月22日集結民勤,征戰騰格里沙漠!

#享蒼茫大漠, 戰最強自我 #

2019騰格里(民勤)沙漠半程馬拉松賽暨健康中國馬拉松系列賽將於2019年9月22日(星期日)10:00鳴槍開跑,四小時關門。

民勤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冬冷夏熱、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當地年均降水量為127.7毫米,年均蒸發量卻高達2623毫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20多倍。

中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

這樣乾旱的民勤卻出產著一種十分甜蜜的水果——民勤蜜瓜。甘肅省民勤縣以盛產黃河蜜瓜、白蘭瓜、鬱金香而聞名全國,由於廣袤的沙性土壤、獨特的氣候條件、先進的栽培技術以及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培育了民勤蜜瓜肉似翡翠、甜美香醇的綜合品質。民勤是蘭州白蘭瓜和「甘肅蜜瓜」的故鄉,產品遠銷國內各大中城市及港澳台地區。1995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字號產品」,並指定為國家專用瓜生產基地。1999年雲南昆明世博會上獲得金獎,故有瓜鄉之美稱。中國最甜葡萄的秘密,就隱藏在這巨大的晝夜溫差之間。

沙米涼粉,是民勤純天然無污染的食之珍品,選用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野生沙米為原料,水中浸泡6-8小時,用太陽射線消過毒的麥秸揉碎,置瓷器內揉搓取汁三次,然後用草木文火加熱成漿,盛於瓷器內冷卻,至清秀晶亮時翻轉倒取,或攤涼於案上製成粉皮。食用時,切成條狀,配以蔥、蒜、鹽、辣椒、芝麻、民勤陳醋等,芳香撲鼻,令人口舌生津。食之,酸辣爽滑,香留口腹。如果佐之以酒,便成宴席之上的山珍野味,令人興味大增。

因沙漠氣候與飼喂天然鹽鹼水草造就了獨特醇香的還有民勤羊羔肉,無污染、味美鮮嫩,脂肪含量低,不油膩,無膻味等特點,是老幼皆宜的上等滋補品,是羊羔肉中的上上品。做法上有黃燜羊肉、開鍋羊肉、燒烤羊肉等多種多樣。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大水羊肉和鎖陽羊肉。

葫蘆羊雜碎,又叫揚風攪雪,工藝明快簡捷,營養豐富,是素葷混吃的一味民間小吃。取洗凈切塊的羊(豬)肝肺腎肚腸,入水汆制,去糞腥油法,與用血漿熱凝而成的血塊一起下鍋,文火熨煮,待八九分熟時,加入以葫蘆(現稱甜美南瓜)為主的自產無污染綠色蔬菜,旺火燒沸,待青菜、南瓜熟透,部分組織混成湯汁後,加入蔥韭、青椒、生薑、調料、青鹽等提味壓腥,既成赤橙黃綠青藍紫、香麻辣甜沁心脾的燴大菜。

全羊湯黃米麵條,全羊湯是煮過羊羔肉的高湯,掠去浮油和血沫,加入香菜提味,佐以蔥韭壓腥,兌以清水適量,待鍋未開時,下入黃米,文火煮綿。做湯前,先用高筋質小麥精粉,加適量鹽,和成麵糰,反覆揉搓,置放片刻醒面,手工擀成麵皮,待稍干,切成三英寸長、二分寬的麵條,待用。黃米滾綿後,加入少量食醋,伺火候下入麵條,待鍋沸圓後,加入香菜、洋蒜、味精等。中醫理論認為,全羊湯黃米麵條,溫中和胃、補脾益腎、填精充髓,常食之可輕身健體,益壽延年。

「扇子」,每年的端陽節,民勤縣家家戶戶都要蒸做叫「扇子」的麵食。和中國其他地方的人們在端陽節吃粽子、戴香袋、系五彩繩、喝酒、插楊柳枝、賽龍舟一樣,民勤扇子的來歷,有其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淵源。民勤扇子一般在端陽節前三四天蒸做,蒸做前,選用民勤優質麵粉做成發麵,經多次兌入麵粉後,擀成約半寸厚的面層,將研細成團的薑黃、玫瑰、薄荷、胡麻塗抹於面層,三、四層疊加在一起,做成大小勻稱的扇形,手巧的家底主婦,還要在最上面造型,並用紅花顏料進行點綴,然後盛放在木製蒸板上,進入大鐵鍋蒸熟。扇子出鍋後,稍加曬晾即可。民勤扇子,西北沙漠地區獨具特色的一種麵食,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民俗和風情。

饢乾糧,是民勤地區對火熏饅頭的俗稱,饅頭出爐時水分已經很少,外脆內酥,尤其是烤黃的表皮,有一點的韌勁。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烺乾糧用水少,容易儲存,屬於一種方便食品,一度是當地人民短期外出勞作的必備物資,可直接食用,也可用開水泡軟食用,奶粉,糖水,肉湯,西瓜等均可混食。

從古到今,民勤人精心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在平淡的生活中創造出美食。美食也是人們超越困境的心靈慰藉,在極端環境中更是如此。

在這場全沙漠馬拉松中,我們一起見識沙漠的廣闊,也一起認知好吃的民勤。

組委會聯繫方式

地址:民勤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5NRFm0BJleJMoPMH8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