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百年來一直為人論道。當中塑造的梁山一百零八將性格各異,卻都有血有肉,有膽有謀。
民間對於林沖和武松評價較高。二人都是武藝高強,正直勇猛,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形象。
林沖,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遭人陷害,逼上梁山後參與一系列戰爭,為梁山泊立下汗馬功勞。
可就是這樣一位驍勇果敢的武夫,後世文學批評家評價道,「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林沖的確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但他上梁山後做了三件錯事,而這三件措施就註定他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
走投無路上梁山
《水滸傳》的故事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北宋朝廷積貧積弱已久,除去外族侵犯,其內部百姓苦於沉重賦稅,決定起義。領導農民起義的頭目,便是綽號「呼保義」的宋江。
林沖原是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某天,林沖的妻子張氏來到東嶽廟上香,被太尉高俅的義子高衙內調戲。
這件事被丫鬟錦兒及時告知林沖,高衙內的惡行才沒有得逞。然而,高衙內目的沒有達到,不會善罷甘休。
高俅設計讓虞侯和陸謙騙林衝去林外喝酒,趁機強暴張氏。林沖意識到不對,急忙回家,才使張氏免於被高衙內強暴。
兩輪下來,高俅已將林沖視為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他暗中將寶刀賣給林沖,隨後又以砍刀為由,將不認路的林沖從太尉府帶去白虎堂。
白虎堂乃是朝廷軍事重地,林沖未經允許,帶刀進入,完全觸犯白虎堂的規矩。
當林沖意識到這點時,為時已晚,百口莫辯。高俅本就想將林沖置之死地,眼下目的終於達到。
不過,在開封府尹的斡旋下,林沖死罪能免,活罪難逃,被發配滄州。在被押送滄州的路上,因大雪壓垮住所,林沖等人暫住山神廟。
當晚,林沖聽到押送他的陸謙和另一個小卒的談話,才明白自己是被高俅陷害了。林沖怒不可遏,提槍刺殺押送他的陸謙等三人。
如果說,之前的林沖因誤闖白虎堂被發配滄州,這次他身上直接背了人命,是朝廷的通緝重犯,逃到天涯海角都會被追殺。走投無路之時,林沖只能雪夜上梁山。
火併王倫,處境尷尬
林沖在江湖上本就名聲赫赫,此次上梁山,對於梁山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但是,梁山首領王倫為人心胸狹隘,知道武藝高強的林衝上梁山後,非常害怕對方取代自己的位置。
然而,王倫明顯是多慮了。林沖的性格本不在意名利,相反,如果王倫願意將他留下,給他一官半職,林沖都會感恩戴德。
王倫江湖人稱「白衣秀士」,文采斐然,卻少了亂世之時,梁山好漢應有的果敢大義。
自來到梁山的那天起,林沖便對王倫心懷不滿,在他看來,王倫並不具有坐上梁山一把椅的能力。
吳用、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後,遭人追殺,不得不上梁山。上梁山後,吳用輕輕鬆鬆便調撥了王倫和林沖的關係,二人本就看對方不滿,林沖火併王倫,幫吳用、晁蓋清掃了最大的障礙。
這個時候,林沖也不過剛到梁山不久。他幫助吳用、晁蓋清除王倫,卻將自己逼到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
王倫畢竟是梁山首領,雖有不足之處,但不至於死。只因剛上梁山的吳用一句挑撥,林沖便可殺了當初收留自己的王倫,說明林沖是個沒有判別能力,意氣用事的莽夫。
原來王倫的弟兄看著林沖,視他如敵,而林沖自己也沒有完全得到晁蓋等人的信任,左右為難。
林沖只能選擇一種相對穩妥的辦法,緩解眼前的局勢,這個辦法,就是幫扶晁蓋上位。
「昔日兄弟」,引火上身
晁蓋、吳用等人來到梁山,令所有人始料未及,而林沖為幫晁蓋上位,火併王倫,更是令人意想不到。
因為幫助自己清除王倫,林沖得到了晁蓋的信任。可是,晁蓋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剛坐下沒多久,宋江來到梁山。
如今的局面像極了當初林衝上梁山的樣子,晁蓋的權利受到威脅,而宋江不似王倫那麼好對付。
晁蓋為了自己的威望,親率五千人馬下山攻打曾頭市。他雖然帶了不少將領,但其中真正得其信任的只有林沖一人。
晁蓋被曾頭市的一個假僧人誤導,只帶了十個人前去劫寨。這十個人中並沒有林沖的身影,因為林沖早已看出其中有詐,卻出於別的目的,沒有及時阻止晁蓋。
就這樣,晁蓋來到寨中,身陷敵人陷阱,被毒箭射傷。林沖表面上歸服晁蓋,實則將宋江看作梁山的首領。此次晁蓋令林沖一同前往,完全是引火上身,讓林沖有了除掉自己的機會。
林沖的背叛,晁蓋至死也沒有想到。他留下遺言,大致意思是讓林沖坐上梁山首領的位置然後替自己報仇,不過這時候的林沖早就替宋江辦事。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已明白,林沖先後背叛了兩個人,而在梁山之上,江湖之內,義字當先這個要義徹底被林沖拋到九霄雲外。
三方受困,一輩子被踩在腳下
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後,面對「三朝元老」林沖,心中五味雜陳。
此時此刻,林沖在梁山的位次排在第六,這個位次高不成低不就,但仍然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
在王倫的舊部看來,林沖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而在晁蓋的舊部看來,林衝心計頗深,不值得信賴。
宋江深知這兩點,所以只給了他個第六的位置坐。這樣一來,林沖註定了要被其他人踩在腳下,且是永遠被踩在腳下。
空有一身功夫的林沖就這樣在梁山耗著,那聲「林教頭」,再不會有人這樣稱呼他。
最可悲的事情在於,曾經的林沖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有膽有謀,卻在江湖滄桑多年,最終被磨去稜角,成了人人都不待見的「叛徒」。
正如鮑鵬山評價林沖時,點明其身上有著忍辱負重的特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被上梁山後的林沖漸漸淡忘,最終偏離當初的跑道,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