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一位走陰人的客串奇遇,被鬼差押著去索知縣的命

2024-05-13     三目史官

原標題:民間故事:一位走陰人的客串奇遇,被鬼差押著去索知縣的命

自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鬼神之怪談就一直是文學領域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著無數讀者與觀眾,古今中外,這樣的題材長期地擁有大量的粉絲。

而在古代的中國,這種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是作家們為躲避政治風險與文字獄而進行創作的最佳載體。

因此,怪異奇譚變得越來越流行,尤其在統治者最為獨裁的明清時期,這種文體的創作達到了頂峰,誕生了許多引人入勝又充滿諷刺與教育意義的故事。

而今天要講述的故事,是一位走陰人的客串奇遇,作者是清乾隆年間一位叫和額邦的滿族文人。

他在行文上模仿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文字之間也充滿了辛辣的諷刺和極強的暗喻,因此絕對適合仔細閱讀,讀後一定會有新的啟發。

夜半鬼上門

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一位不知名的知縣。

某天他突然犯了疑心病,整日憂心忡忡的樣子,日夜都有心悸的感覺,他的精神狀態也隨之變得萎靡起來,不得不一直躺在床上。

知縣害怕自己是被鬼上了身,於是讓一眾家丁在他睡覺時點著蠟燭通宵守護。

但這樣的方法對他病情的緩解絲毫沒有效果,知縣仍然會一夜驚起數次,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月。

縣裡有一個叫張五的人,此人已經有四十多歲了,他與妻子一同經營著豆腐生意,夫妻二人一生都在靠製作豆腐賣豆腐為生。

張五夫妻平時都是半夜五更起來開始做豆腐,但在這天,張五不知是鬼迷心竅還是其他的原因,四更時就突然醒了過來,隨後像平常一樣叫妻子起床,讓她做豆腐。

妻子迷迷糊糊地起床,對此感到很是奇怪,她睡眼惺忪地問道:「怎麼今天這麼早叫我做豆腐?」

張五回答道:「干我們這個行當的,都是利潤微薄,只要一天不努力工作,一天就沒有飯吃,早點起床早點做,我早點把它賣完,豈不是更好嗎?」

隨後張五讓妻子起床點燈,他自己則準備去解完手後就回來幫妻子做豆腐。

張五穿好衣服後打開房門走到弄堂里,正要走進廁所時,忽然有兩個人徑直走到他面前說道:「張五,跟我們走!」

此時的張五還沒有完全清醒,被來者二人的命令嚇得一震,以為對方是自己的熟人,便鬼使神差地跟隨他們走到了街口。

街口變得稍亮了一些,張五得以仔細觀察對方的長相,卻發現自己根本不認識這兩個人。

眼前二人都穿著厚厚的青衣,頭髮也梳地十分整齊,他們的頭帶是綠色的,帽子則是紅色的,手裡還拿著一張朱票。

張五瞬間慌了神,他感到對方的身份極不尋常,平日裡張五隻懂得做豆腐賣豆腐,根本沒有和這種穿戴整齊、神氣十足的人打過交道。

他為數不多見到這樣著裝的只有押送犯人的差役,如今見到他們的打扮,張五隻覺得這兩人好像是來自衙門裡知縣老爺的手下。

經過一番推敲,張五心裡泛起了嘀咕,自己一直做著小本買賣,也沒有惹過哪些大戶人家,他噤若寒蟬,站直了身體,像是在等待對面兩個人的發落。

青衣使者向張五說道要求他一事,他不能推諉,張五連忙問是什麼事情。

使者卻向他賣起了關子,說:「不要過於深究,跟著我們一同出發即可。」

說完後,二人就大步流星地向東走去,也沒有回頭看張五的反應,好像是確定他一定會跟過來一樣。

張五雖然內心極不情願,但他害怕自己的不配合只會給自己增添麻煩,只得緊跟著他們走去。

一路上,張五心裡一直揣測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腳步也隨之變得十分凌亂,幾次都差點摔倒。

繞出街市後,張五跟隨二人來到了知縣衙門的等待處,這裡有六個人似乎已經等待多時,他們個個身高體壯,穿著厚實的甲冑,整齊地站在房門前,這一場面令張五心裡發毛。

那兩位青衣使者雖然已經足夠威嚴,但他們也不敢擅闖進入衙門,便帶著張五向衙門後門走去。

不一會,一行人來到一處牆壁,這裡有一個像是給狗通行的破爛小洞,使者讓張五先鑽進去,張五見狀當然不肯,一直向後退縮。

青衣使者見狀只得聯手將他硬推進去,三人糾纏之際,不知不覺就已經進入了牆後。

狗鏈系在知縣脖子上

又經過幾道相同的高牆後,張五發現每處高牆都有一樣的狗洞,好像是有人故意打破的一樣,就這樣,三人很快到達了知縣一家居住的地方。

透過寢室的窗戶,張五發現屋內有幾簇非常明亮的燭光,兩位青衣使者不敢向內窺視,命令張五看窗內發生了什麼事。

張五的好奇心到達了頂點,他也不顧這是知縣的屋子,小心翼翼地向窗戶探頭,發現知縣躺在床上。

劇照

而他的床邊坐著六七個婦女,地上則鋪滿了厚厚的毛毯,屋內還有另外八九個男女坐在知縣旁邊。

一眾人像是一夜未睡,個個精神萎靡的樣子,屋子裡只有偶爾的低語聲,唯一在動的是他們手中蠟燭火焰的跳動。

張五將自己的見聞告訴了兩個使者,兩人發覺沒有異常後也前來趴著窗戶看向屋內。

三人就這樣一直窺探著,轉眼間五更都要過去了,兩個使者臉上的神情一直都十分惶恐,爭先恐後地向屋子裡看去,似乎在等待什麼。

又過了不久,屋子裡徹底安靜下來。

兩位使者看到後瞬間高興起來,他們不知從哪裡拿出一條鐵鏈交給張五,讓他趕快進屋將鐵鏈系在知縣的脖子上,將他牽出來,儘管放心大膽地去做,不要害怕。

張五聽到後十分驚恐,他回道,對方可是縣長,是縣城裡最大的官,自己出生微末,又怎麼敢靠近他呢?

使者立馬反問,知縣雖然是一官,但他平日裡貪財好色、濫用刑罰,按理說是一名罪人,怎麼能害怕這樣一個惡貫滿盈的人呢?

張五卻始終畏手畏腳,不敢上前,使者見狀慌了一下,爾後再次用力推他進屋,張五再一次在推搡間進了屋子。

進屋子後好像跨過了心中的一道坎,張五隻得按使者的指示去做,他手忙腳亂地將鐵鏈系在了知縣的脖子上,後又趕忙向屋外走去。

出門後,兩位使者帶著二人沿著來時的路返回,在路上,張五好奇地回頭看去,知縣竟亦步亦趨地跟著他們三個走著,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張五頓時感到十分駭人。

知縣家的醜聞

幾人走到知縣家的屋子後面時,張五見到牆角有一男一女正在私通,幾人面面相覷,那對男女竟也不避嫌。

兩位使者也好像沒看到一樣走過了他們,張五心裡更加驚奇,他問兩個人這對男女究竟是什麼人,竟然敢在大庭廣眾之下恣意行男女之事,也毫不感到羞恥。

使者指著知縣向張五解釋道:「那個女的是他的小妾翠華,那個男的則是他的書童鄭祿,因為知縣一直病臥不起,他們就肆無忌憚地在此私會。

「這對男女以為自己很隱秘,怎麼會想到會見到我們,又怎麼會想到我們會把他們看得如此清楚呢!」

張五聽到後神情得意地對著知縣發笑,知縣聞言也深深地低下了頭,羞愧地一言未發。

到狗洞時,幾人又見到了兩個人,裝束和兩位使者沒什麼兩樣,他們還架著一個囚犯,這名囚犯書生模樣,即使被抓也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樣。

但當囚犯見到知縣被鐵鏈鎖住後,立馬變得失魂落魄,神情緊急,好像快要落淚的樣子。

使者見狀立馬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叫他不要發出聲音,囚犯的臉立馬變得又紅又腫,只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不敢造作。

張五小聲問使者那名囚犯是誰,使者回答道,這人是知縣的幕僚,姓郭,平日主要負責刑偵,由於他和本次案件有很深的關係,因此他一同被抓了過來。

就在幾人細聲討論期間,知縣家突然傳出大片的哭聲,像是在為知縣弔喪,使者稱時候已到,便帶著幾人走出衙門。

牆外有另兩個人駕著兩輛放置囚犯的牛車,已經在此等候多時。

四位使者隨即將知縣和郭某引到了牛車裡,隨後他們便駕著牛車遙遙走遠,臨行前,使者囑咐張五獨自回去,一定不要將此事泄露。

善惡終有報

張五一路昏昏沉沉地走回家後,一聲雞鳴驚醒了他,他才發現原來已經到家了,自己卻躺在家裡的床上。

這時他發現妻子正在背著他垂淚,他只能從後面聽到妻子的嗚咽聲,看著妻子因悲傷而不停地聳肩,始終看不到妻子的正臉。

古代喪禮

妻子周圍還有鄰居幾個女人正在安慰她,她們說道:「人死不能復生,這是天註定的,況且他現在還沒有斷氣,等到白天找大夫前來搭救,或許他還能活。」

朦朧中的張五聽到這番話後感到十分震驚,隨即大喊一聲,好像從睡夢中驚醒一樣,他隨後慢慢起身,妻子見狀趕忙攙扶他起來。

鄰居們見到張五的舉動驚恐不已,但隨後又回過神來,紛紛向夫妻二人道賀,只說是虛驚一場、大難不死之類祝福的話,過不多久,鄰居們四散回家,屋子裡只剩夫妻二人。

徹底清醒後,張五回味著自己亦夢亦醒時的遭遇,不時發出幾聲嗟嘆,妻子看到他死而復生後神經兮兮的樣子,震驚之餘喜出望外,連忙問丈夫身體是否無恙。

張五愈發感到奇怪,自己明明好像做了一個夢,妻子卻像他死了一樣慌張,於是他問妻子為什麼如此為他哭喪。

妻子回復道:「你出門後一直沒有回來,我出去找你,發現你身體僵直倒在屋檐下,於是我讓鄰居們把你扛到屋子裡。

「雖然你的手腳尚有餘溫,但怎麼叫你也叫不醒,從四更到現在,已經是半夜了,你現在能死而復生,是多麼幸運啊!」

張五聽完妻子的講述後,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早上經歷的事情皆為鬼使在作亂,他卻不明白為什麼鬼使要讓他做那樣的事情。

古代夫婦畫像

隨後,張五帶著妻子向鄰居們一一答謝,鄰居們也都說了很多客套話,稱他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事畢,夫妻二人回到家裡,兩人悄聲討論早上發生的事情,張五將自己的經歷全部說了出來,妻子聽到這樣跌宕起伏的故事,瞬間感到後背發涼、冷汗連連。

到第二天早上,城裡亂作一團,打聽一番後,夫妻二人才知道原來知縣已經在頭天五更時死了,而郭幕僚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暴斃身亡。

張五感到又驚又懼,他所經歷的分明是小鬼索命,自己則是這件事情的參與者。

於是他沒有聽從使者對他不要泄密的警告,將自己經歷的事情告訴了城裡的百姓,這件事傳到知縣兒子那裡,他聽到後十分暴怒,命令差役把張五押到公堂,大打了30大板。

知縣兒子隨後又將父親的小妾和書童私通的事情查明,果然像張五所說,於是他將書童用私刑處置,後又打入大牢。

沒過多久書童就病死在牢里,小妾聽聞此事後魂飛魄散,再無生的念頭,轉而上吊自殺以殉情。

這件事情發生於清朝雍正年間,當地人一直口口相傳到今天,有人問講述此事的人是否確有此事,那人回答說的確如此,他從小就聽父親講過這樣的故事。

有人評價說,人若要是惡事做盡,老天都會看不下去,會親自前來納他的命,無論鬼使還是百姓都可以欺辱他,盡損他的名譽,到那時,無論他有多大的權勢,他的權威都會一掃而盡。

至於為什麼鬼使要讓張五來做此事,是因為由於知縣屋子裡的人太多,鬼使不敢靠近,於是他們借張五的手來做事。

其實他們也不是不能親自做,只是借張五親身經歷,來昭告天下知縣一家所作的醜惡之事。

諸如這樣的故事,民間流傳的還有很多,古人寫這種故事的原因無非是告誡人們一心向善、不做壞事。

這些故事往往套著封建迷信的外衣,卻並沒有宣傳封建迷信,反而在推崇現代社會所追求的真善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4d98ac879e241156df346c51396cf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