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恢復,也標誌著拉里·奧布萊恩杯(即NBA總冠軍獎盃)自1977年起展開爭奪。自2003年起,高考時間調整至六月,為眾多籃球迷提供了充裕的觀賞NBA總決賽的時間。畢竟,高考結束後的片刻「愜意」實在令人難忘。
明天即將是2024年6月7日,高考將正式啟幕,祝願所有學子金榜題名。一個能暴露年齡的問題:你高考那一年,哪支球隊捧起了奧布萊恩杯呢?
每年的總決賽都留下深刻印記。說到收視率不佳的總決賽,許多球迷或許會聯想到2005年馬刺對陣活塞的大戰。這場總決賽彙集了兩支防守出色的球隊,馬刺在七場苦戰後奪得勝利。
事實上,當時的馬刺與活塞陣中並未擁有過多風頭出眾的球星。主要球員包括蒂姆·鄧肯、托尼·帕克、曼奴·吉諾比利、本·華萊士、拉希德·華萊士、昌西·比盧普斯、理察·漢密爾頓和泰肖恩·普林斯。其中,吉諾比利的比賽風格稍顯華麗,其他球員皆秉持務實風格。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羅伯特·霍里和達文·哈姆,前者斬獲七次總冠軍,後者曾擔任湖人主帥。
頭四場比賽平淡無奇,各自主場皆守住,馬刺以15分、21分勝出頭兩場比賽;活塞則以17分、31分贏得第三、第四場。然而,決定勝負的天王山之戰成為近年來的經典之一。格雷格·波波維奇和拉里·布朗這兩位傳奇教練手中底牌玩到了極致,最終波波維奇帶領馬刺艱難獲勝,老將霍里挽救了馬刺。
在天王山之戰加時賽中,霍里在馬刺全隊7分中貢獻了5分,並在比賽還剩最後5.8秒時投中了關鍵三分,助馬刺險勝。緊接著,活塞將系列賽拖進搶七大戰,但馬刺憑藉主場優勢最終以4-3擊敗活塞,奪得2005年總冠軍。鄧肯以場均20.6分和14.1個籃板的表現摘得職業生涯第三個總決賽MVP獎盃。
總決賽MVP存在爭議,許多球迷認為吉諾比利更配該項殊榮,因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帶領阿根廷男籃戰勝美國夢之隊。儘管大衛·斯特恩頒發獎盃時強調:「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應為籃板最多者。」考慮到吉諾比利的輝煌表現,可理解他未獲此殊榮。
活塞同樣實力雄厚,雙華萊士內線組合攻防俱佳,技術嫻熟的怒吼天尊(本·華萊士)、內線硬漢鍾(大本·鍾)、無球奔跑專家漢密爾頓(理察·漢密爾頓)、早期「3D」球員小王子普林斯(泰肖恩·普林斯)及穩健後衛比盧普斯(昌西·比盧普斯),都是球隊的關鍵角色。
這便是我高考年份的總決賽,自那時起開始關注馬刺,鄧肯、吉諾比利、帕克等球員。時間如梭,如今馬刺變換,鄧肯、吉諾比利、帕克陸續退役,唯有波波維奇這位老兵依舊堅守。或許文班亞馬將成為波波維奇堅守的新支柱。
馬刺或許不是熱門球隊,卻擁有眾多忠實粉絲。小石匠精神成為許多人的信條:當困境重重,千錘百鍊後的成功不是來自最後一擊,而是來自歷經萬般努力的積累。人生亦如斯,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