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很多哲學家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究其結果,只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終我們也沒有統一的關於人生的意義——這個永恆的命題的答案,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古代社會當中很多人就有看破紅塵這個說法。
從文學家到弘一法師
當然歷史上的李叔同,相對於他是一個文學作家來說,人們更熟悉的,可能是他的另外一層身份,也就是他在出家之後的法號弘一法師。在他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他的名字叫李叔同。
名噪一時之後他又退居二線,開始在教育界大放異彩,他的學生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舉世聞名的大家,而我國著名的漫畫大師豐子愷就是他的學生之一,但是就在他在文學界以及教育界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之後,他卻毫不回頭的選擇出家做和尚。
李叔同的父親這一輩還是封建社會的婚姻習俗,所以當時的男人是被允許,也是被默認可以擁有三妻四妾的,而李叔同的母親就是自己父親的一個小妾。
甚至等到李叔同的母親去世之後,連進入祖宗祠堂的資格都沒有,所以李叔同從小時候一直到母親去世,對於人世間的各種冷暖早就已經看透。當然他當時他的性格還是非常倔強的。
就算整個家族的人都阻攔他母親的牌位進入祖宗的祠堂,但是他依然據理力爭,歇斯底里的告訴別人,自己的母親一定要名正言順的進入祖宗的詞堂,而在此之後,李叔同就離開了這個讓自己傷心的地方,頭也不回的去日本留學。
留學歸來的李叔同,把自己的一切心思放到了教育界,而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在教育方面,李叔同可以說在那個時代獨擋一面。它的每一個學生之後的發展過程中,都在各自的領域大放異彩,我們前面提到的豐子愷先生就是很好的代表。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叔同心裏面從小就有對佛家的嚮往,就可能是他生活環境給他帶來的影響,因為從小不管是他的父母還是周圍的長輩都是佛教徒,而母親經常在李叔同小的時候帶著他一起送經念佛,進寺廟燒香。
出家
那一年,李叔同過完春節就要到不惑之年了,就在春節的時候,他卻獨自一人跑去了寺廟,並且當時就拜了寺廟裡面的一名和尚作為師傅,而在這件事發生了不到半年,李叔同就毅然決然的削髮,從此再也沒有作為教育家,或者父親,或者丈夫的李叔同,只有人們熟悉的弘一法師。
雖然豐子愷對於老師的私人生活不好做干預,但是他自己還是非常不甘心。之後每當老師提到有出家做和尚的想法的時候,豐子愷就不禁要問老師。
他說:老師,您現在雖然決定要走出紅塵,但是如今你已經是結婚成家的人,家裡有孩子,還有妻子,難道你就這樣忍心頭也不回的出家做和尚,把家裡的老婆孩子留在這人世間?
豐子愷聽到老師這樣回答,其實他自己心裡也清楚,自己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阻止老師出家的想法,而在李叔同出家之後,他的妻子還不知道,過了一段時間,妻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經到寺廟削髮為僧了。
結語
而妻子和兒子們聽到李叔同這樣說以後已經萬念俱灰,也再沒有想法把他勸回家,因為自己的丈夫現在的表現就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根據他現在的狀態,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可能讓他還俗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