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不久之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縣。十一月丙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在迎奉漢獻帝之後,東漢朝廷以許縣(許昌)作為都城。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可以設立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對於鄴城來說,袁紹割據冀州的時候,就在這個地方紮根。現在,曹操消滅袁紹集團之後,又對鄴城進行了修建,從而將其作為魏國的都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此時,曹操名義雖非天子,但實際上已經有天子之實。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來到洛陽。當月,曹操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同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改漢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那麼,問題來了,曹丕為何定都洛陽,而不是易守難攻的長安呢?
一
首先,自公元196年開始,到公元220年結束,東漢王朝一直定都許昌。而就曹丕來說,改朝換代之後,自然不會繼續使用許昌作為都城了。不過,在很多人看來,相對於洛陽,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易守難攻,無疑是合適的定都之都。
眾所周知,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是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可謂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曹丕之前,秦朝和西漢,都定都在關中之地。不過,儘管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擁有不少競爭優勢。可是,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稱帝的時候,依然沒有對長安心動。
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雖然長安是西漢王朝的都城。但是,西漢末年,長安就遭到了戰亂的破壞。劉秀建立東漢後,之所以定都洛陽,也是因為長安破敗不堪了。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後,董卓來到洛陽,篡奪了朝廷大權。當然,董卓廢立皇帝的行為,也遭到了天下諸侯的討伐。公元190年,在曹操、袁紹、袁術等關東諸侯的進攻下,董卓挾持漢獻帝劉協來到了長安。公元192年,雖然董卓被呂布、王允聯手除掉,但是,李傕和郭汜率軍攻打長安,將呂布趕走。對此,在筆者看來,董卓被殺引起的戰亂,自然是對長安乃至於整個關中地區的破壞。
二
自此之後,李傕、郭汜縱容士兵在關中地區胡作非為,導致關中地區人口銳減,不少百姓遷移到益州、荊州等地。特別是在興平二年(195年),李傕擊殺了樊稠,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漢獻帝劉協派尚書、侍中去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從。為了爭得的主動權,郭汜陰謀將劉協劫持到自己的大營,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經走漏,李傕搶在前面,派兵將劉協、皇后、宮人及大臣們劫去。李傕、郭汜相攻數月,這導致關中地區傷亡慘重,長安城幾乎變成一片廢墟。不久,劉協在原李傕部將楊奉、牛輔部曲董承等的護衛下,擺脫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農,進駐安邑,又輾轉東行。
到了公元211年,曹操和馬超又在關中一帶爆發了渭南之戰。通過這場戰役,曹操得以擊敗馬超,奪取了關中之地。經過這一系列的破壞後,長安不僅無法繼續作為都城,更成為人煙稀少之地了。所以,不僅曹操沒有考慮定都長安,曹丕稱帝後,同樣也沒有類似的打算。
三
換而言之,如果曹丕執意定都長安,不僅需要建造城牆、宮殿等基礎設施,還需要想辦法遷移足夠數量的人口。在古代歷史上,皇帝一旦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等,不僅會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對,也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徭役負擔,比如大家熟悉的隋煬帝楊廣,因為修建了大運河等工程,所以導致了各地的起義,最終成為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
回到三國時期,重新在長安建造都城的話,自然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是大一統王朝的話,這項工作還能夠勉強完成。但是,當時的情況是三國鼎立,曹魏需要將主要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對付東吳和蜀漢上。在蜀漢和東吳的壓力之下,曹丕在選擇都城上,自然要儘量降低成本。誠然,在東漢末年,洛陽地區也遭到了破壞,不過,在迎奉漢獻帝劉協後,曹操就逐漸將洛陽納入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結束了該地區的戰亂,這促使洛陽獲得了更長的恢復時間。因此,公元220年,曹操可以直接在洛陽定都。
另一方面,如果曹丕定都長安的話,勢必會受到蜀漢的直接威脅,這意味著長安一帶的防禦壓力會非常大。從地圖上可以發現,關中和漢中非常鄰近,中間只隔著秦嶺山脈。在東漢末年,漢中原本是張魯占據的。
公元215年,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後,曹操立即平定張魯,拿下漢中,以此遏制劉備勢力的擴張勢頭。不過,到了公元217年,劉備發動了漢中之戰。公元219年,劉備擊退了曹操,這促使蜀漢得以占據了漢中之地。在此基礎上,蜀漢大軍對於關中可謂虎視眈眈。
四
最後,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開始北伐中原的時候,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也即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從而出其不意,一舉拿下這座城池。雖然葛亮沒有同意魏延的這一方案,不過,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蜀漢想要進攻長安,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與此相對應的是,蜀漢想要攻打洛陽,則是比較困難的,也即第一步就是要攻打關中,然後才能朝著洛陽前進,而就東吳來說,則需要拿下淮南或者襄樊等地,才有機會威脅到洛陽。從這一角度來看,曹丕定都洛陽,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也即蜀漢和東吳,都不能直接威脅到洛陽這座城池。雖然洛陽地勢平坦,幾乎無險可守,不過,只要曹魏內部不發生什麼內亂,洛陽無疑是固若金湯的。
除此之外,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洛陽交通便利,周邊人口密集,工商業繁榮,這同樣是作為都城的重要條件。在歷史上,開封、南京、杭州能夠成為都城,也是因為這些地區足夠富饒。反之,定都長安的話,無疑會帶來勞民傷財的負面影響。綜上,在公元220年登基稱帝後,曹丕將洛陽作為都城。而在公元266年,曹魏滅亡之後,司馬炎建立的西晉王朝,同樣以洛陽作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