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自主車企壟斷前四強,市場份額首次突破60%

2023-11-09   汽車公社

雖然,近日有特斯拉Model Y即將漲價的消息傳出,但實際上優惠力度不斷加碼才是目前汽車市場的常態。

的確,隨著時間進入完成全年目標的關鍵期,10月國內車企們積極推出各種促銷活動,又有中秋國慶超長假期的加持,使得各地經銷商的進店客流明顯增加,訂單和成交量也不斷攀升。

乘聯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國產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203.3萬輛,在對比基數較低的優勢上實現10.2%的增長。這也是我國汽車銷量同期歷史上第3次超過200萬輛,僅次於2017年的224.9萬輛和2016年的218.8萬輛,後兩者均是受到購置稅優惠政策即將退出的影響。

不過,正是由於近期終端市場促銷政策接連不斷,導致車價波動較大,還有「雙十一」購車活動也沒有全面開啟,使得部分消費者存在觀望情緒,尤其進入下旬後終端市場人氣較淡,因此環比來看,10月市場的表現只略高於今年9月的201.8萬輛相當,並沒有呈現強勢增長的狀態。

在接連兩個月衝上200萬輛之後,今年前10個月國內車市的零售總銷量達到1726.7萬輛,同比增幅也繼續擴大至3.2%。

批發方面,10月國內狹義銷量再創同期歷史新高,達到244.5萬輛,在同期對比數據較低的基礎上增長11.3%。

這一表現的背後,是依靠特斯拉、奇瑞、上汽乘用車、比亞迪等合資和自主車企在海外市場的紛紛發力。其中10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已攀升至39.1萬輛,再度刷新我國乘用車出口的單月紀錄,這也使得前10月累計達到307.0萬輛,同比增長66%。

只是,由於國內部分經銷商為緩解庫存壓力減少進貨,導致10月批發銷量環比反而下跌0.3%。

幸而,在新能源和出口的共同拉升下,今年前10個月的批發總銷量也同比增長7.2%至2027.1萬輛。

自主壟斷車企前四強

10月國產狹義乘用車零售與批發銷量能雙雙超過200萬輛,仍主要是得益於自主陣營的拉動。

數據顯示,10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為113萬輛,同比增長20%,在整體市場中的份額創下55.6%的新高,同比增加4.0個百分點。同時,自主在批發銷量中的份額更是首次突破60%達到60.1%,同比增加6.4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隨著旗下低價車型海鷗、秦、元和宋PLUS等車型銷量的不斷走高,再加上海外市場的擴張,出口銷量增加至3.1萬輛,10月比亞迪的批發銷量突破30萬輛大關,成為我國汽車歷史上第一家單月跨過該門檻的車企。

在連續10個月的高歌猛進之後,今年比亞迪乘用車的批發總銷量已沖高至237.1萬輛,這意味著只要接下來兩個月銷量之和達到63萬輛左右,其就能達成全年300萬輛的目標。屆時,這又將成為自主車企乃至中國汽車市場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實際上,不僅僅是比亞迪,10月吉利汽車、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也紛紛有了新的突破。

比如,在零售榜單中,自主車企沒能斬獲亞軍頭銜,但憑藉著15.2萬輛的歷史最好成績,吉利汽車位列第3,與一汽-大眾之間的差距只有0.2萬輛。

在批發市場中,依靠出口的助力,10月奇瑞、吉利和長安均收穫自身的新高,三者的銷量分別達到19.2萬輛、18.1萬輛和16.7萬輛,都遙遙領先於作為合資老大的一汽-大眾。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前10個月僅奇瑞品牌的銷量就達到105.0萬輛,這是其年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

除了上述最頭部的領軍者外,10月長城汽車、上汽乘用車和上汽通用五菱也有不俗的表現,因此自主陣營在零售與批發銷量十強中的席位,分別占據6席和7席。

與之相對應的是,合資車企的席位愈來愈少,排名也越發靠後,比如一汽-大眾雖在零售榜單中取得亞軍頭銜,但批發榜單卻只排名第5,而上汽通用更是在兩個榜單中都僅位列第9。

SUV零售總量首次超過轎車

再從細分市場來看,在連續的高速狂奔之後,隨著對比基數的不斷增高,今年6月以來新能源市場的同比增幅已明顯收窄,不過與持續走跌的燃油車相比,其依舊是整體車市增長最重要的動力。

10月,新能源的零售與批發銷量雙雙再次創下新高,前者同比增長37.5%至76.7萬輛,在市場中的滲透率為37.8%,較去年同期30.2%的增加7.6個百分點;後者則同比增長30.1%至88.3萬輛,滲透率為36.2%,同比增加6.3個百分點,兩者的滲透率也再次刷新最高紀錄。

儘管,目前具體的車型銷量還沒未出爐,但根據乘聯會的統計,10月共有25款車型批發銷量超過2萬輛,其中10款來自新能源市場,並且銷量前五都是新能源車型,依次分別是比亞迪宋 63,965輛、特斯拉Model Y 47,164輛、比亞迪海鷗 43,350輛、比亞迪秦 42,767輛和比亞迪元 41,449輛,而燃油車的前兩名日產軒逸和大眾朗逸則分別為38,927輛和38,778輛,均不足4萬輛。

從新能源的兩大細分領域純電和插混(含增程式)而言,由於對比基數較高,純電的零售與批發同比增幅都低於新能源市場,分別為24.1%和14.4%,而插混市場則在比亞迪、理想和吉利等車企共同推動,尤其是以理想和長安深藍為代表的增程式車型的大力支撐下,同比增幅繼續保持70%以上。

在連續的大幅增長之後,今年前10個月純電的零售和批發銷量分別達到399.6萬輛和471.4萬輛,插混則分別增加至195.8萬輛和208.6萬輛。

由此可見,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中,純電和插混的銷量已幾乎達成2:1的比例,而在加上出口之後,純電的占比明顯高於插混。不過,根據10月的最新數據,兩者在批發中的占比也正逐漸向2:1靠近。

而從以車身形式區分的傳統三大細分領域來看,在連續多個月的下跌之後,10月轎車在零售和批發市場的同比終於轉正,分別增長1.7%和1.5%,但可惜的是這微小的增幅並沒有改變其累計零售銷量被SUV超越的局面。

眾所周知,依託出口,近年來SUV的批發總銷量曾數次超過轎車,不過由於大量國內消費者還是更偏愛轎車,其零售一直略低於後者,即便是在SUV處於巔峰時期的2017年和2018年也是如此。

然而,隨著10月SUV的零售銷量再次達到100萬輛以上,今年前10個月SUV的總銷量已增加至821.2萬輛,超過轎車的814.8萬輛。這是近年來SUV的累計零售銷量首次實現反超,並且參考今年6月以來SUV的單月銷量一直略高於轎車的情況,今年全年SUV大機率也將處於領先地位。

至於MPV市場,在去年跌破百萬輛之後,在豐田賽那、豐田格瑞維亞、騰勢D9和極氪009等高端產品的推動下,前10個月的零售與批發累計銷量均已達到90萬輛出頭,這表示今年該細分領域的年銷量肯定能回到100萬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