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粉絲的問題,也是許多普通勞動者都在糾結的一件事情,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壓力卻加大了。為什麼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商品在漲價,只有工資不上漲呢?分析一下,其實問題很簡單。
商品上漲,只是原輔材料漲價了,生活成本上升了。
目前看似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漲價,其實呢?是原輔材料在漲價,是生活用品在漲價,而企業利潤沒提高,這樣,相對應的,工人工資就失去了上漲的基礎,這就叫鍋里沒有,碗里怎麼能有?
譬如現在市場上,國內市場的煤炭,鋼鐵,石油這些大宗商品主要都依賴進口,國外進口價漲了,咱國內企業沒落到什麼好,利潤並沒有太大的提升,也就不會有多大好處落到咱普通打工人的身上,所以工資不漲,簡單吧?
工資上漲,只是普通打工者的工資不漲。
事實上,社會上感嘆工資不漲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只要是能和國家財政搭上邊的,工資一直都在做相應的提升。這樣,就無形中加大階層固化,也讓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突出,因為,貧富差距在拉大。
譬如現在的公務員、事業單位、老師、醫生、央企員工等的工資,都是一直隨行就市持續上漲的,只不過普通百姓感受不道而已。所以,現在社會上的普通家庭,如果不能端上鐵飯碗,想改變生活狀態是很難的,因為勤勞已經不是致富的途徑,要改變自己的階層。
市場經濟形勢下,工資上漲是市場行為。
目前國內是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其他市場說了算。一個普通人,想要高工資,那就自己去讓企業主給你漲工資,那你需要有真本事才行,因為企業主不養閒人,也不會去做虧本生意。
所以說,市場上物品的漲價,和工資的高低,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物品漲價是資本行為,工資漲幅,是市場行為。當然,在我們生活中,有一雙無形的手,在調節各方面的關係,那就是政府行為。
物以稀為貴,勞動力資源不缺,所以工資不可能上漲。
市場經濟形勢下,就要遵循市場的規律,物以稀為貴,這是最簡單是法則。目前全球經濟低迷,造成國內很多企業停工歇業,可想而知,作為打工族為了生存,掙錢養家,簇擁著找工,這就造成了一種國內下崗失業普遍的現象。
一般是工礦企業的工資降低了,說明目前企業效益不行,再一個就是企業主對工人更狠了。目前市場上有一些昧良心的老闆,為降薪找到自圓其說的多種理由,這也是普通打工一族無法改變的局面。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普通工人工資低,已經成為事實。商品漲價了,老百姓工資沒漲,手上沒錢就捨不得花,沒錢消費。沒人消費商品賣不出,企業沒錢賺,原材料價格又高,利潤就更少了,所以又得降工資,這就成為惡性循環,成為死循環。
這樣的局面,相信很快會改變。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麼些,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