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愛爾眼科又又又被罰款了……
據信用中國網站日前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深圳新安愛爾眼科診所因未按照規定驗配角膜塑形鏡被深圳市寶安區衛生健康局罰款6萬元。
信息顯示,2021年12月13日,深圳市寶安區衛生健康局收到市民投訴深圳新安愛爾眼科診所非法開展角膜塑形鏡。2021年12月20日,監督員現場檢查深圳新安愛爾眼科診所,在該機構101室抽屜內發現並提取「角膜塑形鏡」病歷4本,發現並提取「角膜塑形鏡」價目表3張。2022年1月26日經詢問該機構授權管理人員黎某,承認該機構為患者梅某開展了「角膜塑形鏡」的驗配業務,共收費人民幣11280元(已退款)的相關事實。2022年3月7日,深圳新安愛爾眼科診所眼科醫生何芳在詢問筆錄中確認,其在2021年9月20日在深圳新安愛爾眼科診所與患者梅某及其監護人簽署《角膜塑形術知情同意書》後,按流程安排驗光師為患者開展對應檢查,後續患者停止合同並已退款的相關事實。綜上,深圳新安愛爾眼科診所於2021年9月20日存在開展角膜塑形鏡驗配行為,經查屬於未按照規定開展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違法行為。
據了解,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是一種通過與眼球直接接觸,改變角膜形態來矯治屈光不正的醫療器械,因為與眼球直接接觸,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鏡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嚴重後果。衛生部早在2001年就下發了《關於加強醫療機構驗配角膜塑形鏡管理的通知》,要求驗配角膜塑形鏡的必須是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二級(含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診療科目中有眼科;人員應為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中級職稱以上眼科醫師及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技師,並經過相關知識培訓並考試合格等。
今年年內,愛爾眼科旗下多家公司曾多次被罰
今年4月,成都康橋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因廣告違法被成都市武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武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該公司發布的上述醫療廣告屬於利用醫生的形象作證明。依據相關規定,該局對成都康橋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罰款1萬元。處罰決定日期為2022年4月16日。
今年3月,淮北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因利用虛假標價誘導消費者交易被市場監管部門罰款1560元並沒收違法所得。據悉,該公司2021年11月22日在微信公眾號「淮北愛爾眼科醫院」發布「鉅惠風暴來襲感恩十年相伴守護光明未來活動時間:2021年11月22日——12月31日眼健康套餐鉅惠5、蟎蟲專業清潔周年慶鉅惠價180元(原價268)」的宣傳內容。經調查,該公司在活動前七日內銷售「瞼結膜偽膜去除清洗」(蟎蟲專業清潔)價格為200元人次,與宣稱的「原價268元」不符。
同樣在3月,來賓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因使用過期醫療器械被來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5萬元,並沒收扣押尿素(UREA)測定試劑盒(紫外-谷氨酸脫氫酶法)等6個品規醫療器械。
今年2月,愛爾眼科旗下重慶萬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由於使用過期醫療器械被行政處罰。根據處罰決定書,去年12月8日,執法人員依法對重慶萬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在該醫院手術室內發現,其人工晶狀體摺疊夾、一次性使用全麻組件、加強型氣管插管均已過期,且與有效期內、處於正常使用狀態的眼科手術用重水、血壓袖、超滑氣管插管等醫療器械混放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2月18日,愛爾眼科披露的《2021年度創業板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六次修訂稿)》顯示,報告期內,其存在因違法違規受到行政處罰79項,罰款金額合計200.86萬元,主要涉醫療廣告、衛生監管、消防等方面。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或凈利潤占比超過1%的子公司受到的所有行政處罰、以及單筆處罰金額大於5萬元的主要行政處罰涉26家醫院,包括廣州愛爾、蘭州愛爾、資陽愛爾、合肥愛爾、北京愛爾等。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質量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