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主說:民國時尚icon
昨天,富藝思拍賣會成交一枚重磅腕錶——末代皇帝溥儀的百達翡麗,最終成交價3602萬元。
之前剛放出消息的時候,這枚噱頭十足的腕錶,就吸引了許多注意。
不單單是溥儀和百達翡麗,聽起來頓時有種打破次元壁的感覺。這枚百達翡麗Ref.96 Quantieme Lune腕錶本身也是一枚頗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表。屬於品牌首個配備Calatrava表殼的型號,表殼為鉑金材質,還帶有日期、星期、月份全歷及月相功能,全球僅有8枚。
這枚表錶盤的「輪盤」設計更是罕有,之前只有2枚有相同配置,百達翡麗還在2002年花200萬美元回購其一。
不過,這枚表的競拍並沒有想像中激烈。開始一切正常,從1800萬港幣起拍,6名電話買家爭相出價,幾輪競價到3000萬後,場下便突然安靜了,或許是拍賣官覺得價格欠些火候,都開始「帶貨」起來,直到一名居住在香港的亞洲買家叫出4000萬港幣,最終落槌。
而發生一幕,其實背後也有「難以認證」這一原因:這枚表從沒在溥儀的照片或文字中出現過。於是,拍賣行集結歷史學家、鐘錶研究人士,花了3年時間研究,尋找證據。
根據溥儀侄子毓嵒在《末代皇帝立嗣紀實》中的記述,這枚表幾經流轉,在偽滿皇宮時,溥儀經常自己戴,作為戰犯到了蘇聯後便賞給了毓嵒,而在1950年遣返回國時,又轉贈給和他情誼深厚的俄語翻譯佩爾米亞科夫。
在拍賣行拍攝的紀錄片中,偽滿皇宮博物館研究員也出面表示,這塊表和他在佩爾米亞科夫家中見到的一致。不過也有人覺得僅憑一言難以為證....
佩爾米亞科夫去世後,這塊表被其親信轉售給一家日本古董表商,2019年時被一個義大利人以780萬元買走,直到今年又再次現世。
至於錶盤的破損,據溥儀的僕人李國雄早年接受採訪時說,當時溥儀曾命令他颳去一塊鉑金腕錶錶盤上的銀漆,想查看下面是否也是鉑金,發現不是之後就停手了。
而獨特的破損,也成了證實屬於溥儀的證據之一。
雖然這塊百達翡麗身世還眾說紛紜,但溥儀熱愛收藏鐘錶,卻是不爭的事實。在被蘇聯關押時期,就有不少壕表被收繳。
後來在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時,又把許多懷表上交給國家。目前北京故宮、瀋陽故宮中都有收藏。
其實,溥儀不止對表情有獨鍾,這位長相一般,身材也一般的末代皇帝,在民國時期一直身體力行走在全國時尚的最前沿。在人人長袍馬褂的年代,他已是西裝革履的新潮打扮。
今天,范主就帶大家看看末代皇帝是怎麼一枚時尚達人吧。
愛穿西裝勝過龍袍,注重配飾藏表多
溥儀對自己時尚畫像的描述,堪稱「民國郭敬明」,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就寫到:
穿著最講究的英國料子西服,領帶上插著鑽石別針,袖上是鑽石袖扣,手上是鑽石戒指,手提文明棍,戴著德國蔡司眼鏡,渾身散發著蜜絲佛陀、古龍香水和樟腦精的混合氣味,身邊跟著兩條德國獵犬和一妻一妾。
而溥儀的時尚啟蒙來自他的英文老師莊士敦。他回憶說自己從15歲起,就「決心完全照他的樣來打扮自己」,還叫太監買了一大摞西裝回來,但穿上後「完全不合身、大的出奇」。莊士敦看到後氣得發抖,第二天就叫來裁縫量體裁衣。
話說莊士敦也影響了溥儀從穿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還給自己和身邊人起了英文名字:溥儀叫「亨利」,皇后婉容叫「伊莉莎白」,溥傑叫「威廉」,還有個弟弟溥佳叫「阿瑟」,三妹叫「莉莉」,頓時讓人想到了英國王室....
溥儀與莊士敦,三件套穿得很正啊
就連說話都中英夾雜,這還真不是段子,而是溥儀自己在書里寫的:
「威廉,快給我把pencil削好,放在desk上!」「阿瑟,today下晌叫莉莉他們來,hear hear外國軍樂!」
照時尚雜誌打扮成外國貴族模樣
溥儀在回憶錄中提到,「雖然我已不穿笨拙的皇帝龍袍,經常穿的是普通的袍子馬褂,更多的是穿西裝」。年輕時愛穿顯貴氣的白色
到天津之後,和網球俱樂部成員合影,自己也是穿白色打領帶站c位,就是這比臉大的圓禮帽,看起來頭重腳輕。
把西裝當做常服穿的溥儀,平日還會訂數十種外國雜誌和畫報,把自己打扮成《老爺雜誌》上的外國貴族模樣。這身穿禮服頭戴大禮帽的樣子,模仿得挺像。
和妻子婉容合影,打扮得也越來越講究,一身晨禮服一絲不苟,光頭小辮也變成了偏分油頭。
作為一個時尚弄潮兒,只穿西裝難免無趣。溥儀還嘗試了各種其他風格。比如夾克、軍裝、獵裝以及各式運動服。
溥儀堂弟在清宮回憶錄里提到過一個溥儀追逐新潮的細節,很有意思:「溥儀見莊士敦穿了一雙白帆布鞋,他也叫人買了一雙」。結果太妃又㕛叒不同意,因為按規矩是不准穿白鞋的。然而叛逆的溥儀還是堅持穿上了他的帆布「小白鞋」,時尚時尚最時尚
此外,在冬天時,溥儀則會戴上費多拉帽,披上斗篷或者穿上大衣。
除了西裝,溥儀平時也愛穿長衫馬褂,而且買起衣服來更狠。據文獻記載:他在某年的一個月內就做了「皮襖十一件,皮袍褂六件,皮緊身兩件,棉衣褲三十件,共計五十餘件。光貼邊、兜布、子母扣和針線等零星物品,就花費了2100多元」。
配飾豐富,追求完美細節控
為了追求完美的細節,溥儀的衣飾、鑽石都是從惠羅公司、隆茂洋行等等外國商店買的。而且穿西裝時,領帶的花色條紋一定要與西服相符,條紋配條紋
衣服買的時候講究,穿的時候也要講究。溥儀有時候一天換4、5次衣服,襯衣要天天換洗,而且必須熨燙平整。
此外,近視的溥儀還有很豐富的眼鏡造型。在15歲時,莊士敦就發現溥儀可能是近視,找外國眼科醫生檢查後確了診。雖然太妃們強烈反對認為「有違祖制」,但溥儀還是小小年紀就戴起了眼鏡。
溥儀堂弟在書里講:「溥儀是近視眼,就叫精益眼鏡公司配了一副給他戴上」。精益眼鏡是當時的名牌,有趣的是孫中山也去他家配鏡,還為店裡題字「精益求精」。
故宮藏品,溥儀戴的金絲眼鏡
從此,溥儀就走上了眼鏡控的不歸路。據《眼鏡簿》記載:「他共有四十三副眼鏡,淺黑十七副,白光十七副,藍光八副,黃光一副」,除了眼鏡,時尚墨鏡溥儀也喜歡戴。
不知道現在燒眼鏡的男士們,存貨有沒有溥儀多。
除了戴眼鏡,溥儀的另一大配飾,就是表了。據記載,溥儀三歲登基後,就在玩具和鐘錶堆里長大,這張和婉容的合影里,還戴了一塊當時流行的方表。
內外使臣們也投其所好,常給他送表。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枚送給溥儀的瑞士製造金殼正裝表,放置在黑色鯊魚皮表盒內。
後來被馮玉祥驅逐出宮、偽滿倒台跑路時,行李中也不忘帶走較小型的表。
比如這枚琺琅珍珠懷表,有研究發現是積家製造的,出品於19世紀末。通體鍍金還鑲著100多顆一品珍珠,正面琺琅彩繪栩栩如生。更厲害的是,這還是一枚三問表。
還很懂得欣賞機械之美,比如瀋陽故宮收藏的這枚鍍金大懷表,就將機芯結構展露無遺,也是玩表達人一枚了。
溥儀買表也很隨意,有一次溥儀前往使館,為甩開盯梢的朝廷遺老,半路就碰(故)巧(意)躲進了一家鐘錶店,而出來時,手上就多了塊新買的法國金懷表。多年以後,溥儀被特赦時,戰犯管理所所長又把這隻表交還給他,歷史仿佛畫了個圈。
除了腕錶,溥儀還和婉容配了一對內有乾坤的鎳合金素圈。其中一枚內壁鏨刻「I LOVE YOU FORGET ME NOT」(我愛你勿忘我),另一枚內壁鏨刻「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出自《尚書·大禹謨》),表達對另一半的承諾。
這兩枚對戒經典簡約的造型,放在今天也不顯過時,也是走心了。
出行講排場,愛好很先鋒
自行車、汽車買買買,兜風排場大
溥儀喜歡騎自行車的愛好,好多吃瓜群眾都知道。溥儀第一輛自行車,是結婚時溥佳送的禮物。據說溥儀對自行車愛不釋手,幾天就學會怎麼騎了。為了騎車方便,溥儀還讓人把宮門的門檻鋸掉了_(:з」∠)_
他不光自己騎,還把騎自行車變成了宮裡的時髦活動,皇后和溥儀的兄弟們都在故宮裡騎起了自行車。
同時溥儀也發動了自己買買買的技能,讓人買了20多輛進口自行車,有英國的美人牌、槍牌、三槍牌、帽牌車;德國的藍牌車;法國的雁牌車等等。
這其中有一輛女式自行車,集世界名牌於一身。自行車為英國製造的三槍牌,車體框架為英國伯明罕輕兵器有限公司生產,車胎是鄧祿普的,車座來自布魯克斯,車座後面的工具袋又是德國蘭牌生產,簡直是把名牌buff疊滿了。
再後來,溥儀載具升級。因為非常羨慕外國畫報上的汽車,加上受莊士敦的影響,1924年就讓內務府買了三輛當時新款的小汽車。
其中一輛,是花3400大洋買的美國產六缸紅色別克,還有輛通用更貴,花了4600大洋。不過,華麗的外表下,都是內務府變賣宮中文物,向銀行借貸換來的,內務府大臣還曾批評溥儀「要款無度」。
之後,溥儀更是把偽滿皇宮變成了GTA車庫,用搜刮來的民脂民膏一下養了12輛車。除了別克,還買了林肯、凱迪拉克、尼桑等品牌的汽車。車庫裡還雇了汽車班,專門管理溥儀的汽車。
最會玩兒的皇帝,興趣愛好很先鋒
在玩的方面,溥儀用「城裡人真會玩」形容就最貼切了。他出入賽馬會、俱樂部、劇院電影院;去中原公司、惠羅公司、隆茂洋行購物地點等買買買。
從西洋傳來的貴族運動,溥儀更是樣樣不落,比如打高爾夫。
網球也是他的愛好,甚至在故宮裡建過網球場,當年建福宮一帶失火,後來就把火場空地修成了球場,讓莊士敦教他打網球。
《末代皇帝》里還演繹了一把針織+襯衫的老錢風。
不過現實里就沒這麼優雅了,不僅光著膀子,動作也比較搞笑,感覺下一秒要仰過去
溥儀還會「切」撞球,在張園、偽滿皇宮都設有撞球案子,仔細看還是沒有落袋的法式撞球。
除了運動,溥儀也搞一搞西洋藝術。比如窮三代的攝影,型號是柯達的Vest Pocket,這台相機問世那年也剛好大清亡了....
但不影響溥儀玩攝影玩的飛起,還拍過「分身」照,也是真·老法師了。
而溥儀也不光自己拍,還叫著宮裡的小夥伴一起在紫禁城「掃街」。
由此誕生了「我拍你拍他」的畫面,皇后婉容還會用三腳架呢。
西洋藝術中,溥儀還愛好彈鋼琴。在宮中就置辦了大小鋼琴六架。據末代太監孫耀庭回憶,被趕出宮時,他還即興演奏了一段。
在偽滿皇宮、甚至蘇聯蹲監獄時,溥儀都要有一架鋼琴。
除了上面那些燒錢的興趣,溥儀也有稍微「接地氣」一點的愛好。比如養狗,他有兩條德國警犬,一隻叫佛格,一隻叫台格。每天伙食是豬肝、牛肉和米飯。看這體格,快趕上半個溥儀了
另外,抽煙也是溥儀的一大愛好,據清點,故宮現存還剩下80餘包,全是各種外國牌子,從英美到日德,甚至連埃及的都有...
溥儀給婉容點煙
愛吃西餐,喜歡住西式洋房
吃西餐狂魔,還為西餐作詩
在飲食方面,溥儀同樣被英語老師莊士敦打開了新世界大門,從此愛上西餐一發不可收拾。
在故宮的時候,溥儀就設立了做西餐的「番菜房」。還把麗景軒改作了西餐廳。1922年大婚典禮,溥儀還專門派人到北京飯店買了糕點和香檳舉行西式酒會招待賓客。
平時更愛喝咖啡、吃冰激凌,而且極愛收藏西式餐具,連日常起居的養心殿,都擺放了「大小咖啡杯29個,西洋大小瓷碟58個,西洋大小瓷盤71個」。感覺一言不合就要吃頓西式下午茶。
後來去了天津,溥儀對西餐的熱情更加高漲。在他住的地方,就有6個廚師專門做西餐。不過溥儀和婉容更愛出去吃,利順德大飯店、皇宮飯店、西湖飯店、起士林西餐廳、正昌點心鋪等都是溥儀經常去的西餐廳。
起士林主要是德國菜,菜品有土豆沙拉、煎牛排、炸豬排、德式軟炸魚等。溥儀和婉容是起士林的常客,每次去,認識的領班都會向他們推薦新菜品。不過溥儀他們最喜歡的,還是起士林的奶油冰淇淋和果粒刨冰。也會經常去買的是點心或糖果。
利順德則是一家英國人開的飯店,煮鱈魚、油酥盒子、炸比目魚等是這裡的菜。溥儀經常到利順德吃英式西餐,有時回去喝咖啡和下午茶。不過奶油栗子粉才是溥儀他們的最愛~
感覺溥儀對西餐是真愛,還寫過一首歪詩。乾隆看到要氣活,張宗昌看了直呼內行:
明日為我做西菜,
牛肉扒來燉白菜;
小肉捲來烤黃麥,
葡萄美酒不要壞。
宮裡擺西式家具,出宮直接住洋房
在「住」這方面,溥儀也愛追潮流。在故宮的時候,就叫內務府按照外國畫報上的樣式,買洋式家具,在養心殿裝設地板,把紫檀木裝銅活的炕幾換成了抹著洋漆、裝著白瓷把手的炕幾,自己寫回憶錄的時候都覺得「把屋子裡弄得不倫不類」。
離開紫禁城之後,溥儀在天津和長春居住的地方,也融合了西式風格。
溥儀在天津租住的張園,就是一個中西合璧的院子。園子主人還專門在福利公司為溥儀訂購了西式家具。
後來住的靜園,也是帶噴泉的花園洋房。
靜園的室內裝飾很明顯是中西合璧。溥儀的書房吊燈地毯配博古架,書桌旁還插了一套高爾夫球桿。
小餐廳是溥儀和婉容吃西餐的地方,西式桌椅上還擺了燭台,配上中式的燈籠和天花板。
餐桌旁還有一個純西式的餐邊櫃。
溥儀在長春居住的緝熙樓是二層的「小洋樓」,裡面還是中西合璧的布置,如今是偽滿皇宮博物院。
溥儀睡的床是西式的鋼絲床(傳說中的席夢思?),床頭柜上還安了可以直通警衛房間的報警鈴。
婉容的房間也相當凡爾賽
不過,雖然溥儀作為末代皇帝風光一時,但享受的背後全是敗家。他自己在《我的前半生》里就寫到:
在這十里洋場上見什麼喜歡什麼,喜歡什麼買什麼,像鋼琴、鐘錶、收音機、西裝、皮鞋、眼鏡,買了又買,不厭其多。
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錢買廢物的門道比我更多,她買了什麼東西,文繡也一定要,我給文繡買了,她於是又買,而且花的錢必須多,好像不如此而不足以顯出「皇后」的身份。文繡看了,又是嘰咕著要。
這種競賽式的購買,弄得我後來不得不規定她們的月費定額,自然,給婉容定的數目要比文繡的大一些,記得起初是婉容一千元,文繡八百元,後來財政困難,減到三百與二百。至於我自己花錢,當然是沒有限制了。
而長期養尊處優的「帝王生活」,也把溥儀變成了一個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自理的「廢人」,甚至「不會給自己穿衣服,不會把飯盛到碗里」。
而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滿足自己「當皇帝」的虛榮和野心,溥儀也最終淪為為虎作倀的罪人,受到了歷史的審判。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他接受了全面改造,也生平第一次學會了繫鞋帶、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識,實現了從皇帝到戰犯再到公民的轉變,獲得了新生。
被特赦後的溥儀,成為北京植物園的一名園丁,在政協兼職做一些文史工作,終於走出了他被奢侈與權欲控制的前半生。
等到曾經的浮華都煙消雲散,晚年的溥儀穿著普通的衣服、過著普通的生活,內心卻更加充實:
一粒秋海棠的種子,這要以微克來計算重量,
在我的手心裡,我明白它的意義。
我現在已經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事業的建設者。
我是一個渺小的人,我的分量不過如同花園中的一粒花種,
但我卻是六億五千萬中的一個。
——溥儀
好了,關於末代皇帝溥儀,就先說到這,你對他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自網絡,部分來自視覺中國
商務范出品:編輯 kagami | 運營 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