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龍門大道濱河南路口北側的供銷社家屬院,新提升的仿唐風格外立面,更古樸典雅,同步開展的水、電、路等改造,也給居住在這個小區的居民帶來了由表及里、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供銷社家屬院是洛龍區今年確定的6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之一。今年3月該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在完善要素保障的基礎上,全面鋪開。該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有哪些特色,如何因地制宜完善老舊小區功能?記者走訪得知,廣大居民對小區改造惠民政策十分擁護,紛紛表示,「希望能早日享受到改造後的便捷,感受到更多身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洛鋼南院躍進門改造效果圖
改造內容從問計於民開始
洛龍區在老舊小區改造規劃設計階段,就把吸收群眾意見建議作為重要環節。
洛龍區通過基層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等多種形式面對面徵求意見,還逐戶發放《洛龍區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徵求意見表》,邀請群眾為改造項目「列單」,傾聽群眾關於小區改造的呼聲和建議。
以供銷社家屬院為例。小區業主代表林輝介紹,該小區共112戶居民,在今年初啟動改造前已逐戶走訪調查,大夥對水網、供暖的改造需求最為迫切。群眾投票多的幾類事項,都列入了此次改造範圍,住戶認可度高,也都十分擁護。
同樣作為試點的洛鋼3號院,由於65歲以上老人較多,大家在調查中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電梯、公廁等配套設施呼聲最高。家住該小區黃蜀豫老人表示,聽說小區里要在一棟樓試點加裝電梯,大夥都十分期待。
「缺什麼就補什麼,群眾需要什麼就完善什麼,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洛龍區委書記張玉傑說,洛龍區在制定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中就提出,要激發居民的改造熱情和積極主動性,真正實現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決策共謀、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力爭把這件好事辦到群眾心坎里。
規劃引領打造「六位一體」標準示範
洛龍區堅持從規劃設計入手,在按照規定不拆除重建的條件下,堅持全要素改善居住條件、全方位提升生活品位,確保老舊小區改造的絕對安全性、技術可行性、操作經濟性,實現綜合效果最大化。
洛龍區住建局局長董洪利介紹,該區對所有老舊小區改造提出了「六位一體」的指導性原則,即建築立面乾淨整潔、綠化景觀增量提升、路燈照明節能完好、加裝電梯科學安全、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公共服務設施滿足需要。
該區先由專業檢測機構對所改造的小區建築結構進行安全性和抗震鑑定,再結合周邊整體城市設計和公共配套基礎,對每個擬改造小區從基礎設施、建築主體、居住環境、公共設施四大領域進行規劃設計。
在設計方案確定前,還邀請具有國家級測評資質的第三方機構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依據《河南省城鎮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技術導則》等標準,逐一對老舊小區改造設計方案進行審核,從方案的技術安全性、可行性、經濟性三個方面把關,確保規劃接地氣、可操作。
不僅如此,洛龍區在改造中還對居民家中既有的防盜窗、空調安裝位置、太陽能熱水器等過去屬於居民自建的項目進行了統一規劃和布局,確保外觀更整齊。
按照計劃,該區將堅持「先民生、後提升」理念,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陸續對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有序改造,更好滿足轄區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供銷社家屬院改造效果圖
堅持「微改造」更好突出特色、完善功能
老舊小區改造,除了要完善提升功能,保護傳承好歷史積澱也是重要一環。
在改造中,洛龍區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微改造」上也進行了有力探索。
「洛鋼南院等小區建成於20世紀50年代,裡面的躍進門、紅磚牆等具有很強的工業元素,也寄託了一代人的夢想和輝煌。」實施該小區改造任務的浙江舜傑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在這個小區的改造方案中,就原汁原味保留了現有的建築特色原貌。
在實施中,該小區對現存的躍進門進行了保護性局部修復,在建築外牆加裝保溫層後,按照原貌噴塗了紅磚牆樣式的真石漆,並增加景觀小品、樓道彩繪等文化長廊展現當年生產生活場景,讓歷史烙印得以長存,增強小區居民的歸屬感。
不少小區老住戶紛紛表示,看過改造效果圖後,不僅提升了老房子的功能和結構,還保留了「紅牆青瓦」的新容顏,十分期待。
採用以施工為牽頭的EPC模式,提高改造效率
洛龍在改造提升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探索了以施工為牽頭的EPC總牽頭改造模式。
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由於程序複雜、工期較短、原始資料缺失等因素,如何科學有序推進實施是關鍵。
洛龍區在近年探索實踐中,總結出以施工為牽頭的EPC(施工、設計、採購)總承包模式,使施工空間和施工時間有機結合,全面把握施工時間、施工安全、施工質量、施工進度,有效提高了老舊小區改造效率。
董洪利表示,這種模式不僅能有效解決設計與施工的銜接問題,還能減少採購與施工中間環節,大幅提高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施工質量和進度。記者在多個試點小區看到,為減少對居民生活影響,施工單位均採取逐棟滾動施工的方式,儘量少占道路,將噪音、揚塵等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提前謀劃「後半篇」,建立常態長效機制
今年以來,洛龍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積極克服疫情影響,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任務不減,採取挂圖作戰、倒排工期的方式,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各施工階段的任務進行細化。按照計劃,洛龍區6個試點小區都將於5月底前完成整體改造提升內容,實現今年任務大頭落地。
在抓好現有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洛龍區還提前謀劃了改造的「後半篇」文章,切實加強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後期管理。據介紹,根據各個老舊小區實際狀況,將採用市場化物業服務、社區保障性物業管理、業主自治管理等模式,實現「一次改造、長效管理」目標。
張玉傑表示,下一步將有序推進剩餘老舊小區改造範圍,抓住居民生活中的「痛點」進行系統提升,讓群眾成為改造的受益者,成為社區生活的主角。
(洛報融媒 記者 李東慧 通訊員 劉嘉琪 蘇雲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