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洪江有一座尚未完全開發的古商城,遊人雖說沒有其他景點多,但卻有著『中國第一古商城』美譽。
洪江古商城是中國近代商業發展的一個標本,是我國保存下來最完整而內容最豐富的古商城之一,堪稱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活化石。」
洪江古商城坐落在沅水、巫水匯合處,它起源於春秋,成形於盛唐,鼎盛於明清,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的物資集散地,是湘西南地區經濟、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會」之美稱。
洪江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觀的明、清社會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圖》,一本了解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歷史的形象的教科書,一座集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館。
到民國初年,洪江碼頭達到它歷史的鼎盛時期,貨棧商號、錢莊銀行、青樓酒肆將洪江擠得滿滿的,一時洪江成為湘西的「小上海」。最近幾十年來,由於沈從文小說《邊城》的緣故,湘西的鳳凰名聲海外。但其實真正的湘西重鎮是洪江。
洪江古商城由來已久,只是「藏在深閨人未識」。據專家考證,現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如窨子屋、寺院、古廟、錢莊、商號、洋行、作坊、店鋪、客棧、青樓、報社、煙館等共380多棟,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
洪江古商城街巷密集交錯,石階遍布,狹窄彎曲,除正街外長度最長的500餘米,一般在200到300米,寬在2至4米,路面全是用石板鋪設,是典型的古代商城建設模式。
在迷宮一樣的洪江古商城街巷,星羅棋布著許多富商巨紳的宅第,有的甚至是貨棧兼招待客商住宿的商行。
洪江古商城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明清江南營造法式,又兼具顯著的沅湘特色。每一處宅第都令人感受著天人合一的和諧,僅以磚、木、石為材料,鐵釘都不用一顆,就造出一座座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
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稅」,是清政府對通過國內水陸要道的貨物設立關卡徵收的一種捐稅。厘金局始建於咸豐五年(1855年),系一棟單進三開間木質穿斗式建築,是清朝政府在洪江設立的稅收機構。
漫入古城,滿眼看到的是『斑駁脫剝的石碑石刻,青苔漫生的磚瓦粉牆,』『凹凸不平的石板碼頭,珍稀罕見的文物古蹟,』印記著洪江古商城幾百年的興衰榮辱和風雨里程。
本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