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報)重慶奉節:"五種利益聯結模式"成農企致富利器

2019-07-23     三峽紅葉又紅了

近年來,重慶市奉節縣充分發揮行政主體的統籌推動作用、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貧困戶的積極主動作用,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著力培育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238家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實現產業覆蓋貧困戶100%、龍頭企業利益聯結貧困戶100%,達到農企雙贏目的。

一、訂單合同型利益聯結

龍頭企業通過與村民簽訂農產品產銷訂單合同的形式實行聯結,包括交售農產品的品種、質量、時間、收購價格,以及承諾的服務內容和項目等實現利益分享。比如奉節縣鑫橋蔬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產前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後合同價回收"的"訂單農業"方式,示範帶動村民發展綠色蔬菜產業,現已在龍橋、興隆、太和等6個鄉鎮發展專業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7個,種植規模200畝以上大戶30餘戶,輻射帶動3000餘農戶,其中貧困戶400餘戶種植蔬菜,按照不低於市場價格保底收購,保障貧困戶收益。除此以外,公司還對貧困戶交售的蔬菜給予40元/噸的額外補助,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二、服務協作型利益聯結

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介入到村民的生產過程中,自建生產基地,負責為村民提供農資供應、品種技術、市場信息、產品營銷等優質服務;村民負責向龍頭企業提供農產品,實現雙贏。比如奉節縣雲龍牧業專業合作社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統一監督、統一收購"思路,通過"借牛還牛"養殖模式,即合作社把能繁母牛免費委託給貧困戶飼養,並提供免費配種等技術服務,待母牛生產、牛犢飼養到與原母牛體重一致時還給合作社,合作社以同樣方式將回收的牛犢免費投入另一家貧困農戶飼養,能繁母牛則歸貧困農戶所有,有效解決了貧困農戶養牛缺少資金和飼養技術問題,為肉牛產業發展創造必要條件。2010年以來,雲龍牧業採取"借牛還牛"模式,免費向280戶貧困戶借牛460頭,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三、流轉聘用型利益聯結

村民將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每年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租金,龍頭企業則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村民在龍頭企業務工,成為產業工人,賺取相應的勞動報酬,從而獲得比較穩定的收入。比如重慶市奉節縣祥飛繭絲綢有限公司綜合利用和開發諸如桑菜、桑藥材、桑雞、桑豬、桑羊、桑枝食用菌,不斷提高畝產收益,並按照"土地流轉+優先聘用"方式,鼓勵新民鎮中嶺村村民流轉土地,按照水田300元/畝、旱田200元/畝、荒山100元/畝標準補助,74戶貧困戶土地全部得到流轉,並免費為村民提供土豆、蔬菜種子和肥料,收益全部歸農戶。同時公司優先選聘貧困戶到公司務工,實行輪流安排制度,旺季每天工人20多人,淡季也有10餘人,貧困戶每年可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增收達1萬元以上。

四、股份合作型利益聯結

鼓勵貧困戶以土地等資源經營權、財政扶貧到戶資金、扶貧小額信貸資金以及折股量化到戶的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等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採取託管、托種、托養、代管、代種、代養等模式,實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比如重慶長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汾河鎮曹家村村民達成協議,組建曹家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貧困戶可投放資金,按投資金額的25%分紅,實現戶貸企用年分紅。目前曹家村共引導30戶貸款貧困戶入股長賽公司,發展獼猴桃產業,實現戶均年分紅2500元。重慶雄森實業有限公司則在平安鄉發展豆腐柴產業,採用"土地入股分紅+金融扶貧+勞務收入+公司保底回收農戶的鮮葉"模式,帶動貧困戶227戶958人脫貧致富。

五、資產返租型利益聯結

農民將原始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發展產業後將"成品土地"返租給農民,並提供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有效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集約化、運作組織化、帶富抱團化。比如重慶長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位於汾河鎮水洞村4組已達中產的50畝獼猴桃園租賃給貧困戶,收取6000元/畝租金,負責統一管理、統一指導、統一服務,並以5元/斤實行保底價收購,預計可幫助貧困戶實現最低4000元/畝的純收入。

(黃曉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NpHmwBmyVoG_1ZKL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