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井鎮農民採摘黃瓜
【核心提示】
田成方、林成網、河清塘凈;村道兩側的小洋房錯落有致,花花草草賞心悅目,條條街巷綠意盎然;一幅幅牆體藝術漫畫,向大家講述著文明禮儀、傳統美德、民風民俗、惠民政策……初夏時節,漫步在周口市沈丘縣付井鎮,鄉風文明的氣息撲面而來,別具風景。這是該鎮立足鄉村「六村共建」,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所帶來的「蝶變」效應。
付井鎮地處豫東邊緣,東臨安徽省界首市,北靠沙河、漯阜鐵路、南洛高速,正在施工中的鄭合高鐵穿境而過。全鎮下轄31個行政村,95個自然村,335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80449人,耕地63000畝,鎮域面積68.4平方公里。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田林 李康 通訊員 肖飛/文圖
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鄉村「顏值」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付井鎮北大門的趙口村把紮實開展好六村共建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從而實現了產業興旺發展助民富,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村風文明人文美、村穩民安和諧美的「四美」鄉村。
「現在村頭村尾、房前屋後、路溝兩旁到處都乾乾淨淨,主路還安裝有路燈,看著舒心多了!」說起村裡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新變化,付井鎮趙口村的留守老人趙素英樂呵呵地說。
行走在趙口村內,寬闊的水泥路面乾淨整潔,村道兩旁、農戶門口的牆體宣傳標語隨處可見;以徽派建築為主基調的村文化廣場上,文化長廊、涼亭、綠植等相映交錯;一些村民正帶著孩子在廣場上愉快地玩耍。「現在村民們思想覺悟提高了、環保意識增強了,攜手共建美麗、幸福新家園。」村民張東坡說,通過六村共建,村裡不但變得乾淨整潔,更重要的是村民們都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據了解,針對農村環境「髒、亂、差、散」現象,今年以來,付井鎮全面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具體操作中,該鎮實行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的責任制,廣泛發動幹部、群眾,全面清理房前屋後、空宅院、街頭巷尾、道路兩側及河流、坑塘、溝渠、田間地頭等重點地段、重點區域積存的各類垃圾;各村組建由5名貧困戶家庭成員組成的環境衛生保潔隊,每天定時清運垃圾,使村內衛生保潔常態化。同時,該鎮還將環境衛生整治與強力推進小村綠化美化凈化及畜禽養殖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日常維護作為重點,加大宣傳力度,讓村內新生垃圾不再亂丟亂棄,村保潔員做到日常維護,讓村莊環境得到長效治理。
大力發展產業 鼓起群眾腰包
村莊美麗宜居後,如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這也是付井鎮黨委政府最關心的事。為此,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結合扶貧攻堅相關政策,引鳳還巢、共促發展。
在王營村佳依服飾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生產車間內機聲隆隆,工人們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忙碌。「我在這裡上班,每月平均工資拿到三四千元,最高能拿5000多元,在家上班還能照顧老人,能陪孩子,比在外面好。」村民周彩麗說。
據返鄉創業的沈丘縣佳依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娜娜介紹,公司利用企農合作互利模式,在實現了企業和農民各自收益的同時,車間租金不僅可以用於王營村貧困戶分紅,也能為村集體的公益事業提供資金保障。「我們的工廠占地2400平方米,(租金)每平方米每年按50元算,總計是120000元,60%為咱們村貧困戶分紅,40%用於咱們村集體公益支出。」周娜娜說。
聚焦黨建夯實發展基礎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靠頭羊」。付井鎮近年來依靠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2次,開展專題學習討論3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2次,班子成員和村支書帶頭講黨課10餘次,舉辦「抓黨建、促脫貧」知識測試1次。
該鎮楊莊村黨支部書記告訴記者,打好「六村共建」攻堅戰,讓村民富裕起來,關鍵要結合實際,建好服務型黨組織,發揮傳統產業優勢,加寬拉長產業鏈條。
據了解,大楊莊村有種植紅薯的傳統習慣。其中「三粉」加工是該村脫貧致富的產業之一。由村黨支部牽頭新建的扶貧車間已有三家入駐,並引進三台比較先進的半自動化粉皮加工機器,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同時該村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服裝、養殖、種植等契合本村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人口200餘人,有效帶動了全村增收致富。
據該鎮扶貧辦負責人介紹,自「六村共建」工作開展以來,付井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凱旺電子、振東服飾、裕和種植、光伏發電等項目在付井鎮落地生根,與金絲猴奶牛養殖基地、邦傑肉牛養殖基地等相映生輝,初步形成了產業發展科學布局的產業經濟帶,助推全鎮農村產業「強」、鄉村環境「美」、鄉風文明「淳」、鄉村治理「安」、農民增收「富」。
弘揚文明鄉風 提升群眾幸福感
鄉風文明是「六村共建」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提升群眾的文明素養,近年來,我們村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十星級文明戶』、『道德模範家庭』等評選活動,讓孝親敬老、誠實守信的正能量,引領群眾向上向善。」付井鎮宣傳委員徐然表示。
該鎮緊緊圍繞「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里講和睦」等文明倡導,通過組織風趣幽默的曲藝、小品、清唱等文藝匯演,開展最美村民、好婆婆好媳婦評選,以及推進文明禮儀、傳統美德、民風民俗、惠民政策文化牆建設等活動載體,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營造和諧文明的社會氛圍。同時,該鎮還積極推進文化牆建設,並把鄉風文明作為靈魂工程來抓,有效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內涵,努力開創鄉風文明建設新局面。全村繪製牆體宣傳畫120幅,面積達7000餘平方米。文化牆內容涉及文明禮儀、傳統美德、民風民俗、惠民政策等,不僅裝扮了村莊,更扮演了「六村共建」宣傳員的角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群眾的言行舉止,豐富了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家風鄉風民風好了,帶來了一股文化正能量,濃厚了鄉風文明,營造出了更加和諧的環境,鎮里的發展也更有底色、更有氣質。
談及付井鎮未來的發展,黨委書記周德志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一定搶抓機遇務實重干,並按照『六村共建』和『鄉村振興』的相關要求,創新工作,提高效能,努力把付井鎮打造成全縣乃至全市的標杆樣板,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以此加快實現鄉村振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