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育人才引人才留人才,為鄉村振興聚人氣促活力

2019-08-02     孟津發布

河南省孟津縣是典型的「大農村、小城鎮」,曾因地區發展相對滯後、社會資源分布不均,大量農村勞動力向省內外城市流動,導致農村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缺人才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麻屯鎮盧村的村民在村中街道上騎行(7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近年來,孟津縣育人才、引人才、留人才,逐步改善農村人才缺乏的困境,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推動農業農村發展。

育人才:配強村莊「帶頭人」 凝心聚力謀發展

今年6月,在孟津縣小浪底鎮明達村當了31年村支書的楊瑞安又干成了一件「得意事」,組織村民一個月內改建了約300個水沖式廁所。儘管知道改廁的好處,但讓村民又花錢、又費力的事在農村不好推行,不過,楊瑞安把事干成了。

對此,村民楊瑞贊說:「30年來,老支書為村裡修水壩、建學校、建廣場,村民得利了,都信任他。老支書威望高、說話管用。」儘管工作開展順利,但楊瑞安和村裡的明眼人有件共同的煩心事,「老支書已經62歲了,他干不動了,誰來接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好帶頭人對於鄉村發展至關重要。」小浪底鎮副鎮長崔洪海說,「但有頭腦、有能力的帶頭人在農村不好找。」

為此,孟津縣將選准育強村莊帶頭人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在2018年的村「兩委」換屆選舉中,100餘名鄉土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並將118名返鄉人才納入村後備幹部隊伍,逐步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這一舉措已初見成效。

2018年,麻屯鎮盧村迎來了平均年齡42歲的村「兩委」班子,一年多來,「不會開三輪車的村幹部,不是好乾部」成了村支書楊輝輝的口頭禪。原來,垃圾清零、拆除違建、植樹綠化都需要車輛運東西。「租一輛車,每天得花400塊錢,一個月下來得1萬多塊錢。」楊輝輝覺得這是花冤枉錢,就自己駕駛三輪車搞運輸,一年下來,村幹部都成了義務駕駛員。

在村幹部帶領下,垃圾清零等工作順利完成。今年上半年,盧村組織6000餘個義務工,在村裡種下1萬餘棵樹,打造美麗鄉村。村民盧自強說:「年輕幹部闖勁兒大,敢想敢幹,風氣都是他們帶出來的。」

引人才:返鄉創業潮正改變鄉村面貌

8年前,學習計算機專業的謝靜靜兜兜轉轉回了農村,在家鄉孟津縣種植草莓,成為第一個在孟津縣送莊鎮十里村務農的大學生。

工人在創業青年謝靜靜的種植基地為葡萄剪枝(7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返鄉創業是謝靜靜深思熟慮的結果。一是看中了孟津縣發展特色農業的契機,二是看好當地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利用創業貼息貸款30萬元流轉土地,建成65畝種植基地,發展近郊休閒採摘農業,年營業額80萬元左右。」謝靜靜說。

謝靜靜的創業規模並不算大,但像她這樣的返鄉創業者發揮自身在理念、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促進當地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經過一批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企業家、農民工的努力,謝靜靜所在的孟津縣送莊鎮及周邊地區形成了核心區1萬畝的特色農業集聚區。通過提升基礎設施,發展休閒採摘農業,孟津縣正在該區域打造田園綜合體。

「農村空心化嚴重,缺乏人才,而鄉村振興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先聚人氣,才有活力。」孟津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國輝說,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孟津已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成員16000人,帶動農戶22000餘戶,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農民戶均增收2000餘元。返鄉創業人員正成為改變孟津鄉村面貌的重要力量。

留人才:人才與產業互促 形成良性循環

2013年,一直在外承包建築工程的張進偉被動員回家鄉擔任村支書,成為孟津縣會盟鎮小集村的帶頭人。「張進偉在外邊的事業很紅火,選他擔任村支書,就是想讓他帶動村民致富。」村委會主任蘭應水說,「之前的村幹部也不是沒想法,但光有想法,沒有實力和能力那咋行。」

張進偉說服7個在外創業的村裡人回村投資肉牛養殖場,但蘭應水卻捏把汗。原來,此前已有開發商在村裡養過羊,但時間不長就因效益不好不幹了,「找人在村裡發展產業不容易,就怕幹不成事,留不住人。」

員工在位於孟津縣的肉牛養殖場喂牛(7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外出考察後,張進偉和合伙人很有信心,籌措5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經過5年發展,養殖場的肉牛存欄量達5000餘頭,2018年的銷售額達9200萬元,並帶動80餘名村民就近就業,肉牛養殖場也成為張進偉等人留在村裡的「牽絆」。

「要想把人才留在農村,政策、資金支持是一方面,但關鍵還是要有幹事創業的平台,形成能留得住人的產業。」孟津縣鄉村振興辦公室副主任田繼國說。

近年來,孟津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和靠近洛陽近郊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培養起70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5家5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1000餘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些成為孟津留下人才的產業底氣。

「引進和留住的是願意從事孟津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人才,而不是好高騖遠,盲目求才。」田繼國說,「我覺得憑藉孟津的產業優勢能引來一批人才,培養一批人才,並留住一批人才,讓孟津鄉村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來源:新華社

記者:韓朝陽

覺得不錯,點個讚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mV2wBUcHTFCnfb3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