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全家人湊在一起熱熱鬧鬧過個節,小梅本來開開心心得哄著兒子玩,結果因為插嘴婆婆和老公說話,被老公訓斥「大人說話,你別插嘴」氣不打一處來。
說好的結婚後把自己寵成小公主的老公,這幾年變臉的速度越來越快,兒子沒有照顧好被埋怨,節假日沒有給公婆準備禮物被數落,現在竟然因為飯桌上隨便插了一句話,被老公如此羞辱,小梅真想把孩子扔給老公扭頭就走。
可惜,只是想想,畢竟孩子是女人最大的牽絆,走得了一小時也走不了一輩子。
氣還沒消,婆婆又把老公拉到臥室讓給自己按按腿,說自己腿疼。每次都這樣,小梅忍不住在心裡難過,兒子淘氣的翻箱倒櫃也不見老公出來看一眼。
早知道老公是個媽寶男,打死也不能嫁,但是談戀愛那會光知道老公好就行了,誰考慮過婆婆的事呢?
一 天下沒有躲不過的媽寶男,婚前就要多觀察
基本上所有婚後有婆媳紛爭的姑娘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談戀愛時要以最快的速度見男方家長,要和對方的父母過兩招,才能躲過婚後的陷阱。
不諳世事陷入甜蜜期的女孩會覺得太誇張了吧,我和這個男人好就行了,和對方父母有什麼關係。
小梅就是這樣入了媽寶男的家,當時和老公談戀愛時非常甜蜜,直到首次見公婆,小梅發現老公和婆婆的關係非常親密。
婆婆幹嘛都要喊老公,就連手機打個遊戲都要老公坐旁邊自己靠著玩半天。雖然小梅心裡不舒服,但是老公哄哄說「這是我媽,又不經常見面,別想太多。」
隨著婚後生活的平淡,小梅和老公的感情也不似從前而且每到節假日,老公的唯一安排就是回公婆家,每次去了婆婆就和兒子聊個沒完,小梅一句話也插不上。
這次終於插上話了,但是由來已久被漠視習慣了反而引起抨擊。
小梅的遭遇也是自己放縱的,其實從首次見面心裡有了不舒服就應該明確指出來,尤其婚後老公的態度越來越差,她的選擇應該是好好和老公溝通,而不是快速生孩子並且以帶孩子為主,放棄了事業。
二 婚後掌握經濟大權
小梅在家中的地位如此低,也不是一天兩天,因為衝著激情結了婚,有了孩子後小梅就全職在家帶孩子,自然老公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不認為女人結了婚必須出去工作,而是應該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畢竟婚前有情飲水飽,婚後百分之99的矛盾都可以用錢解決。
可是小梅自己一沒工作,二老公賺的錢自己也不清楚,家裡的各項開支老公都會支付但是不會給她多餘的零花錢。
媽寶男之所以比較依賴媽媽,大都是媽媽在家裡說話比較有分量,掌握著家中的經濟命脈,從小自己的衣食住行,甚至長大工作結婚的錢都是媽媽出的,無形中就會有種我的一切都是媽媽給的,我當然要聽她的話這種思想。
而一個沒有經濟收入,又沒有能力接管家中財物的女人,和總為自己的媽媽相提並論自然就是輸的。
所以如果遇到媽寶男,既然結婚了應該現實一點,老公讓自己不順心,錢可以呀。
三 從不慣著男人壞毛病
很多女人婚姻不幸的根源,就是老公都像一尊佛一樣,除了上下班移動兩下,其他的事情就靠嘴。
讓媳婦熨衣服、做飯、打掃家務帶孩子,自己還要時不時的詐屍來一句「你這樣不對,我媽說了」
哪個女人在繁忙一天後聽到這句話不生氣,第一次就給懟回去的,以後少受耳根子折磨,逆來順受的就會聽到很多來自媽寶男傳達的「畢生絕學」。
那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是在倆人確定關係時就做好分工,婚後積極把勞動的責任給老公分一些,讓他體恤自己的不易,共同建造溫暖的家。
常言道,一個人在哪裡付出的越多,就越捨不得傷害。為什麼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放棄家庭,因為本來付出的就不是很多。
他是你的愛人,也應該把你當最愛的人,而不是把自己從老娘手裡過繼給新娘,向著新娘也行呀,但是總時不時拿出老娘的口吻教育自己的新娘。
高爾基說「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所以那些讓人不順的、委屈的、長妥協的婚姻,要麼去改變他,要麼從一開始就不要選擇,最忌諱一邊忿忿不平又一邊默默忍受。
世界上本沒有那麼多媽寶男,大多媽寶男都是女人自己慣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