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台龍口市----地名源於海市蜃樓,原稱黃縣

2019-07-23     秦那qina

龍口市隸屬於山東省煙台市,總面積901平方千米,總人口為69萬。先後榮獲全國百強縣(市)、 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工業百強縣(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國綠色小康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置黃縣,治今龍口市東南黃城集,屬膠東郡。以城臨黃河水得名。《太平寰宇記》:「按《漢書》雲,秦欲伐匈奴,運糧,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黃、腄琅琊負海之郡,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黃即今黃縣。」黃縣以黃城為名。

2、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移治黃城(今市址)。唐貞觀八年(634年)於縣東北境置蓬萊鎮。神龍三年(707年)徙登州治此,遂改黃縣為蓬萊縣。先天元年(712年)析蓬萊復置黃縣,屬登州。明、清屬登州府。

3、1913年屬膠東道,1925年屬東海道,1928年直屬省。1938年屬北海專區。1946年析西境置龍口市。

4、1950年併入黃縣,屬萊陽專區。1958年黃縣併入蓬萊縣,屬煙台專區。1961年復置黃縣。1967年屬煙台專區。1983年屬煙台市。1986年撤銷黃縣改置龍口市,由煙台市代管。

二、地名來歷

龍口做為地名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典籍里,是清康熙《黃縣誌》:「龍口墩,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國公徐輝祖建。」墩是烽火台,龍口的墩因地而名。

民間說法,兩河或多條河流的交匯處叫龍口,或是地形象龍的口。但龍口地名來歷應與蜃龍有關。

《百度百科》詞條:蜃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蜃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就是從口中吐出的氣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幻影。這些幻影大多數是亭台樓閣,是誰都沒見到過的豪華,從窗口裡可以看到穿戴華麗的貴人們在活動。這就是常說的海市蜃樓。

數千年前,或者更早,在龍口「界首河、隋家疃河、呂(家)疃河三水……匯流入海」口的「巨大的海口」的海域裡棲息著蜃龍!由於蜃龍在此頻繁吞雲吐霧,噴水嬉戲,龍口海域就成了海市蜃樓的主要發生地和多發地!所以老百姓稱這樣的地方為「龍口」。

三、風景名勝編輯

1、南山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之一,它位於山東省煙台龍口市境內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蹟。

2、龍口濱海旅遊度假區。位於山東省龍口市北部海濱,始建於2008年。區域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區內擁有黃水河口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以及4000餘畝的濱海防護林帶,區內的黃河營古港歷史悠久,為中國上古「六大名港」之一和煙台「海上絲路」重要的港口。

3、東海旅遊度假區。海岸線長達20公里,分為海濱旅遊區、高爾夫康樂區、療養休閒區、別墅住宅區、商貿服務區、文化教育區等,是集居住、旅遊、休閒、人文教育於一體,科技含量高、生態環境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4、丁氏故宅。又稱丁氏莊園,位於山東龍口市黃城西大街,占地3.106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國規模宏大、舉世聞名、保存較好的「四合院」式建築群。1985年8月被龍口市政府定為博物館並對外開放,199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mjiGwBvvf6VcSZ-5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