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room》,喚起了心中對童年的回憶。
此刻早已經忘記了第一次看世界的感覺,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然而故事的主角傑克,他第一次看世界,是在他5歲那年。
影片以5歲男孩的視角,帶我們走進了他與母親喬伊生活的世界——一間僅有10㎡大的毛坯間裡,每天早晨,他起來會與房間裡的水池、浴缸、椅子打招呼,世界只有他與母親還有偶爾來訪的「老尼克」,房間外就是宇宙,小狗是假的,電視里的人是假的,「老尼克」帶來的食物也是魔法變出來的。
傑克看世界的方式,是母親喬伊精心營造的,她與兒子之間溫暖的相處方式,掩蓋了背後的殘酷——少女時代的母親被「老尼克」拐騙,長達7年的時間被他囚禁在「房間」里,並生下了傑克。直到兒子5歲那年,她打算告訴兒子真相。
這個真相是,世界上根本沒有魔法,一切都要通過努力奮鬥而來,而他們想要逃離這個房間,也要靠傑克裝病、裝死,冒著被「老尼克」發現的危險。
從「不自由」到「自由」,對於一個5歲的男孩來說或許太艱難,他稱「房間」外是「空間」,他不相信樹葉是黃色的,直到他撿起一片枯黃的樹葉,面對外面的世界,他仿佛是一塊白紙,太耀眼的燈光也令他恐懼。
在孩子的眼中,他並不介意父母是貧窮還是富有,也不會在乎自己生活在10㎡的房間裡還是別墅中,只要在充滿愛的環境里,世界一樣美好。
假如影片要體現「殘酷性」,或許會花一些篇幅去描述喬伊當年如何被拐騙、被虐待,但故事的側重點並非在那裡,甚至「老尼克」最後被抓,導演也沒有給他一個鏡頭,因為不重要,對於母子而言,在房間裡的「過去」,只是他們倆經營的小世界,母親希望忘記,但是兒子傑克卻還惦記著。
母親的一顆壞牙,是他逃出去的動力,因為帶著「母親的一部分」;而後來喬伊自殺未遂在醫院裡,傑克也剪掉了自己「象徵力量」的長髮,送給母親「自己的一部分」。故事的最後,當喬伊說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時,傑克說,但你是媽媽啊!
從童話世界到現實世界,傑克發現「在這個世界裡,有著無數的門,們背後有著無數的房間,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在那裡發生著,人們總是在忙碌著,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天堂在哪」一個5歲男孩初看世界的方式,恰恰是人們缺失的。
影片的結束,傑克要求再次去探望「房間」,原本他認為房間無限大,當他從外面世界走過一遍之後,發現房間變小了,他對房間裡的所有物品「道別」,就像故事開始他對眼前的這些說「早安」一樣,這是一個小孩的處世方式,房間雖簡陋,但卻是他沒有第二次的童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Ty4m8BjYh_GJGVBn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