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南陽造」

2020-08-06   南陽報業傳媒

原標題:乘風破浪的「南陽造」

「山、陝、江、浙商賈雲集,陸路驛道與水路碼頭相接,工商業興旺,絲綢等貨物遠銷歐洲及東南亞各國。」這是三百年前,南陽作為豫西南經濟中心的真實狀況

居諸不息,今日之南陽,不僅盛況不減當年,更在搶抓直播電商、跨境電商交易等新業態的契機下,擦亮了「南陽製造」金字招牌,其特色產品暢銷「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

7月31日,南陽市又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今年第二季度,南陽市電商交易額完成508.6億元,比一季度增長115%;上半年,臥龍綜保區進出口完成10.3億元,同比增長23倍。

地處豫鄂陝交界地區的南陽,是如何在當前複雜的外貿形勢下乘風破浪逆勢出海?又是如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危機中發掘機遇?7月22日至23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走進南陽一區兩縣,近距離感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新派城市封面。

「金鳳凰」愛上「臥龍崗」

豫鄂陝交界中心,諸葛亮躬耕之地,有著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臥龍崗」南陽,如今正憑藉其創新發展的姿態,頻繁吸引「金鳳凰」落戶於此。

於2014年11月16日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是河南省第二家綜合保稅區。根據河南省政府提出的要求,臥龍綜保區要建成中部地區崛起新的增長極、河南省高端開放平台和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區;要立足南陽光電、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進一步明晰產業定位,有針對性地進行產業鏈招商,著力培育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和特色食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

南陽華昌油脂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個。據悉,華昌油脂於2020年5月15日入駐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該公司利用綜保區政策優勢,專業從事廢棄動植物油脂資源綜合利用,是典型的循環經濟和綠色環保產業。

「公司利用中西部地區豐富的廢棄油脂資源,通過收集、勾兌、調製,加工為工業級混合油,再進一步委託生物柴油生產企業加工為生物柴油,實現加工增值,且最終滿足產品出口要求,產品全部出口歐盟。」華昌油脂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旗下項目已初步投產,日處理廢棄油脂100噸,年底前預計實現進出口額2億元。全面投產後將實現年產值5億元,創匯7000萬美元。

飄安集團作為疫情期間備受關注的企業,在緊要關頭第一時間恢復生產,為武漢防疫一線提供了13萬件醫用防護服,獲得了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醫療物資保障組的感謝。今年5月,面對國內疫情防控的長期需要和國際疫情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飄安決定啟動專門面向國際市場的防護用品出口加工基地項目,經過高效的接觸溝通,項目最終選擇落戶在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

據介紹,飄安南陽防護用品出口加工基地規劃2期建設。第1期主要是口罩和防護服產品,包括醫用外科口罩,醫用n95口罩、kn95口罩,一次性防護口罩等多個口罩產品。第2期將研發生產銷售醫用電子健康電子類產品。項目投產後,口罩日產能2000萬片,醫用服裝日產能50萬件,提供就業崗位將超過2500個。

貼心服務「鳳凰」落地無憂慮

「在助推企業發展中,臥龍區牢固樹立抓工業企業項目思想,形成全員抓招商、全員抓項目的良好氛圍,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在香港上市的高新科技企業,榮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鋁製品研發製造商之一,它的落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政策方面,南陽綜合保稅區提出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5000萬元以上、年度進出口額不低於1000萬美元的入駐項目,按照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2500萬元以上、年度進出口額不低於500萬美元的,給予0.5%的一次性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在配套服務方面,南陽綜合保稅區根據入駐項目實際需要提供職工宿舍,按照公租房標準收取租金。符合條件的高層次引進人才可享受南陽市相關人才優惠政策;企業員工子女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險享受地區常住人口待遇。對按協議約定完成年度目標的區內加工企業和年度完成進出口額3000萬美元及以上的貿易企業,可酌情給予其前兩年不高於1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租金獎勵。

好政策離不開躬身執行。具體來看,分包榮陽項目的區領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榮陽搞好調查研究,掌握建設進展情況,將分管工作與分包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同步實施,同時推進,為企業排憂解難、保駕護航,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為解決企業資金困難,南陽市臥龍區協調16500萬元資金支持及6500萬元融資擔保事宜,有力推動了榮陽實業總投資6000萬元的光伏太陽能邊框柔性生產線、總投資2000萬元的高端電子產品配件智能化柔性生產線兩個新項目進度。目前榮陽實業已初步具備了熔鑄、擠壓、噴塗、氧化、CNC精加工等鋁合金生產的完整鏈條。

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開始,榮陽實業集團已將出口海外的訂單逐步轉移至南陽生產,目前,已完成出口總額1400萬美元,全年預計出口6000萬美元。「榮陽實業集團計劃於今年10月底前,將廣州增城的廠區全部搬遷到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搬遷完成後,榮陽實業(南陽)有限公司將成為榮陽實業集團在內地最大的生產基地,每月產值將達1億元左右,全年總產值將達12億元~15億元,可提供約2000個就業崗位。」榮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偏居內陸一隅的南陽,為什麼能成為河南省外貿領域的排頭兵?這與該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無關係。

南陽市商務局負責人潘少峰透露,在世界疫情持續和國際貿易不穩定背景下,南陽全市外貿基本盤依然穩固。上半年,南陽進出口實績企業353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與該市有貿易往來的國際和地區達到13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同時,國有企業進出口完成7億元,同比增長3.6%,食用菌出口產業經整頓後市場秩序得到規範,出口前景看好,依然是穩定南陽外貿發展的兩大「壓艙石」。

仔細剖析這份成績單可以發現,當地的企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據悉,南陽市在完善開放平台的基礎上,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國家政策信息平台,開展重點國別、重點領域投資合作研究,編制出參與建設「一帶一路」重點合作國別目錄和重點產業目錄,積極引導有實力、有闖勁的企業摸清海外國家的產業需求,細化到行業乃至具體產品的市場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便利。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走訪中也注意到,不少龍頭企業都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共同擦亮「南陽造」這張金字招牌。以西峽香菇為例,在仲景食品等企業的帶動下,當地香菇自營出口從2005年開始不足350萬美元,到2019年達到14.92億美元,產品出口東南亞和俄羅斯、美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創匯66億美元。

2016年春節,南陽當地的想念食品把廣告做到了紐約時代廣場;隨後該公司先後策劃了一系列微電影廣告,其中「想念不如見面」累計點擊量破億;純手工製作的一根長達3084.32米的麵條,創造世界吉尼斯紀錄,打造出了河南麵條產業的名片。

數據顯示,上半年南陽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34.7億元,占南陽全市進出口的52.5%,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深加工農產品出口穩定增長,其中香菇罐頭出口增長9.5%,植物汁液與浸膏出口增長3.2%。機電產品進出口均保持增長,進口、出口分別增長17.5%、7.2%。

八百里伏牛山深處,不沿邊、不靠海的南陽正在乘風破浪,向世界講述來自中原大地的品牌故事,「南陽製造」的名片也將隨著時間推移而愈發閃亮。

來源 大河財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