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檸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乘車上班的時候看到一幕,車剛到站,上來一位看起來50多的老婆婆,並且老婆婆上來車就衝著座位走過去,走到一位女士面前就停下了,然後看著那個女士說到,「沒看到有老人嗎?還不起來?」
老婆婆說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隔著一個位置的小孩子看到了,就說:"奶奶你坐我這裡好了,那個阿姨懷了小寶寶,剛剛我媽媽還說阿姨孕吐呢!"
然後老婆婆還是不滿意的瞥了那位女士一眼,然後走到孩子的位置坐下,也沒有對小孩說一句感謝和誇讚的話。車上的乘客小聲議論「還沒有一個孩子懂事呢!」
遇到老人、小孩、孕婦這樣的弱勢群體,是不是必須讓座?
隨著公共運輸上老人讓孕婦讓座並辱罵對方,老人讓孩子讓座辱罵並企圖擠在孩子坐的位置上等這些不和諧現象的發生,是否讓座也成為當下社會備受熱議的話題,其實像新聞中報到的老人是極少數的,所以我們真的遇到有需要的老人、孩子、或者孕婦最好還是讓出自己的座位,給他們一份溫暖。
但是很多時候可能會出現老人遇到孕婦,老人遇到孩子,孩子遇到孕婦,同是弱勢群體的情況,這個要看誰更需要這個位置,根據情況而定吧。
關於讓座的問題,如何教育孩子更好?
現在社會的讓座已經成為一種道德綁架,而並不是社會溫情滿人間:
有的老人可能跟自己家地孫子孫女出去的時候讓孩子坐著,自己卻站著,回頭了,看到別家的孩子坐著,卻要讓其為自己讓座,不知道看到家長這樣的做法,孩子可能會怎麼想,他會理所當然的坐著,因為爺爺奶奶讓我坐的。
很多家長即使教育了孩子看到其他的老人讓座,往往也會忽視掉自己家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孩子應該先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只有真正的尊重自己家裡的長輩,才有可能去尊敬社會中的長輩,先「老吾老」再有「及人之老」。
讓座本身就是一個心裡層面對善良和善意的付出,最好教會孩子如何去評判什麼人可以讓座,其實不僅僅是老人,孕婦,要讓孩子去理解,哪些人看起來可能比自己更需要這個位置,讓孩子自己來做出評判,這個是沒有標準的定義的。
可以告訴孩子,比你年齡小的,你可以在車裡站穩,他卻站不穩的小朋友,那些老奶奶、老爺爺,或者看起來身體不舒服的人,讓孩子能真心的看到其他人需要幫助的地方,學會自己去衡量評判。
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傳承下來很多優秀的傳統美德,我們從《三字經》到我們的思想道德品質課程,都顯示著我們對這些美德教育的傳承,雖然可能因為社會的個別事件,造成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但是我們也有責任要讓孩子心中充滿光明和美好,然孩子學會自己去理解去應對這樣的事件。
今日互動:如果是你,會教孩子給別人讓座嗎?面對倚老賣老的人,你會如何教孩子?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青檸媽媽,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