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但美國媒體卻仍然把目光集中在中國身上。2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報道,指責中國在需要居家隔離的居民住宅門口甚至室內安裝攝像頭,侵犯個人隱私。但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中國部分社區為在需要居家隔離的人員門前安裝攝像頭純屬防疫工作需要,目的在於加強對傳染鏈條的監管,一旦隔離解除就會拆除。
CNN在報道中稱,一名在中國居住的愛爾蘭人從中國南方返回北京後開啟為期兩周的居家隔離,在返京的第二天早上,他的公寓門外被安裝了一個監控攝像頭。報道稱,這是北京市政府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而強制實施的一項措施,但這名愛爾蘭公民認為,「這是對隱私的極大侵犯……似乎是一次大規模的數據攫取」。報道還質疑中國使用「健康碼」以便「控制民眾行動」。
《環球時報》記者28日從多名在京實施居家隔離的人士處了解到,為真正落實居家隔離政策,北京確實有社區在有關人員的住宅門口安裝相關裝置,但大多數是在門上安裝門磁,如有開關門會發出無線電提示信號,只有少數會安裝攝像頭,且攝像頭均安置在門外。
據了解,安裝這些裝置主要是為防止隔離人員違規外出,杜絕疫情在社區中傳播的可能性,是純粹的防疫性措施。隔離期滿後,就會立即拆除門磁或攝像頭。此外,在此期間,隔離人員的飲食和所需物品由社區工作人員送抵門口,生活垃圾也由社區工作人員帶走,他們隔離期間的生活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多名曾進行居家隔離的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理解並接受這一措施,並不認為這會帶給他們隱私方面困擾。
CNN還稱,中國有些地方把攝像頭安裝在居民住宅內部。報道援引一名江蘇常州居民的話稱,社區工作人員在自己客廳的櫥櫃牆上安裝了一個攝像頭。但《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其配圖上顯示的並非攝像頭,而是一個疑似門磁的東西。報道本身也引述當地官員的解釋稱,該裝置只會在門有移動的時候拍攝靜態圖片,並不會錄製任何視頻和音頻。
CNN給出的另一「例證」發生在南京淳溪街道的一個社區。但該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2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會在居民家中安裝攝像頭。「這是侵犯別人的隱私。」他說,在部分居家隔離人員門口安裝攝像頭,為的是一旦發現他們在隔離期外出,社區可立即派人勸阻。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部分來自高風險地區的居家隔離者戶外安裝攝像頭或門磁等裝置是應對疫情暴發的一種積極措施,這並未侵犯任何個人隱私和權利,反而有利於保障公眾的安全。他同時認為,中國國情與美國不同,美國有很多獨棟房屋,且彼此間距離寬廣,但中國大多數住宅小區是幾十層的公寓,人口十分密集,如有人感染新冠病毒,一旦沒有嚴格遵守隔離要求,就很容易導致群體性感染。所以在此背景下,在個別居民室外暫時性安裝監控設備是合理並有效的。
4月16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徐穎介紹,近期發現,有個別居家觀察人員不遵守政策規定,在居家期間擅自外出,帶來疫情傳播風險,藉此機會再次強調,社區(村)要加強居家觀察管理,居家觀察人員要嚴格遵守隔離觀察要求,對違反規定擅自外出的,一律轉送集中觀察點,費用自理,14天隔離期限重新計算。
在3月24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表示,「外防輸入」是當前本市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此,儘管上海已調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二級響應機制,但社區仍然必須繼續嚴格管理來自重點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在社區落實的居家隔離健康觀察措施,不但不能放鬆,相反需要繼續從嚴從緊地予以堅持。
曾群簡要重申了社區居家隔離的幾點要求:一是居家隔離對象和非居家隔離對象絕對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承諾一起居家隔離健康觀察的,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經核查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一律實行集中隔離;二是進入社區居家隔離前,必須先通過核酸測試;三是居家隔離人員絕對不能離開住所。擅自離開的,一定依法處理。造成嚴重後果,涉嫌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曾群重申,上述要求,對中外人士一視同仁,即規則一致、一個標準;執行一致,一把尺子。
此外,市民政局還明確要求居村委會,要繼續加強對來自重點國家與地區人員的登記、摸排,做到全覆蓋、無遺漏。要協助社區衛生部門落實居家隔離人員的醫學監測,實施疫情防控發熱篩查「零報告」制度,增強與居家隔離對象的溝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