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鄉:特色種植走出新天地

2020-04-01   白城日報

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大安市聯合鄉紅權村,有一位名叫歷洪岩的村民,他堅持種蘑菇10年,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蘑菇種植專業戶。

初春的大安寒氣逼人,但是走進大安市聯合鄉紅權村洪岩家庭種植農場食用種植基地的蘑菇房,卻暖意融融,濕潤的空氣夾雜著菇類特有的清香,栽培架上菇肉鮮厚的平菇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菌包上。歷洪岩種植蘑菇已經有10年,他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一年四季從事平菇種植,逐漸發展成為聯合鄉的蘑菇種植專業戶。由於他管理得當,種植的蘑菇新鮮、品質好,深受批發商青睞,每月都有固定的訂單,銷路也不用愁。為了打造品牌,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聰明的歷洪岩又成立了家庭農場,依靠政策扶持,與原來相比利潤增加了50%。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歷洪岩的三個蘑菇種植大棚,菌袋達到10萬餘袋,而他的大棚也給附近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讓周圍的剩餘勞動力得到了一定的收入,帶動他們一同致富。

大安市洪岩家庭種植農場場長 歷洪岩:「我們原材料用的是玉米芯兒,製作過程是嚴格按照綠色標準製作的,我們想打造一個綠色的品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收益。」

歷洪岩種植蘑菇的成功只是聯合鄉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聯合鄉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持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規模化經營、發揮優質品牌效應、壯大村集體經濟、強化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合作社引領,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聯合鄉農業站站長 孟憲濤:「我鄉現有暖棚53棟、冷棚425棟,棚膜園區兩處,種植葉菜類25棟、特色種植業6棟。我鄉將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鼓勵農民發展棚膜經濟,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進一步扶持推進棚膜產業的規模化和標準化。」

(來源:大安電視台《大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