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文化范兒的六月散步地圖(二)

2020-05-30     TimeOut北京

原標題:北京最有文化范兒的六月散步地圖(二)

大家都知道北平是文化聖地,上世紀有太多名人大家在此居住生活,也留下許多作品供後人學習,本期我們去實地探訪這些文化大師的故居。這些故居的展覽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文人的生平故事,另外這些故居的建築本身,也是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或者花園,逛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1

老舍故居

位於燈市口豐富胡同的老舍紀念館,是老舍先生在1950年從美國回國之後購置的,一家人在這個小院裡生活了16年。因為老舍先生喜歡侍弄花花草草,所以一家人生活在此的時候,院子裡打理地非常乾淨漂亮。1953年,老舍和夫人胡挈青,一起在院子裡栽種了兩個柿子樹,所以這處小院也起名為「丹柿小院」。

住在丹柿小院的時光,老舍先生創作了《龍鬚溝》《茶館》《全家福》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同時,也方便他去人民藝術劇場上班,和演員們交流。

現在的老舍故居成為了紀念館,東房和西房被開闢成展廳,來介紹這位人民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和生活故事,而北房則保留了之前的生活原狀,是家裡接待客人的客廳,牆上還掛著著名畫家李可染的《歸牧圖》,畫上面還有齊白石的題字呢。

地址: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6:30(16:00停止進入)

網址:www.bjlsjng.com

2

凌叔華、陳西瀅故居

(史家胡同博物館)

說起來這對夫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們在民國時期的風雲程度,完全不輸給徐志摩、陸小曼。

先說凌叔華,她是民國三大才女之一。她的父親凌福彭,是和康有為同榜的進士,辛亥革命之後,還曾經擔任北洋政界約法會議議員。告老還鄉之後,在史家胡同置辦了一大片產業,廣泛結交京城各界的文化名人,絕對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凌叔華就成長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她從小就在文化和繪畫方面受到了頂級的培養,比如,凌叔華的繪畫老師——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女畫師繆素筠,而文壇的怪傑辜鴻銘,則是她的文學導師,所以凌叔華在古典詩詞和英語方面的造詣都非常高。

不止如此,當年凌叔華在史家胡同的「大小姐的書房」,幾乎可以網羅京城各類名流,泰戈爾訪華的時候,在專程造訪這裡呢。她和徐志摩之間那段紅顏知己的交往歷程,還引發了後面一段「爭奪百寶箱」的風波。

陳西瀅的出名,源自他和魯迅之間的文壇論戰。其實,他本身也是留學英國的大才子,回國後在北京大學外文系當教授,還和徐志摩等人一起,創辦了《現代評論》等雜誌。

凌叔華和陳西瀅因為雜誌結緣,又由胡適做媒,在1926年的時候結婚。史家胡同的這處帶花園的院子,正是凌叔華的嫁妝。現在這裡已經開闢為史家胡同博物館,展覽的其中一個章節,就詳細講述了這對才子佳人的故事(當然後來他們之間的婚姻問題,是另一段玫瑰色的往事)。

地址:東城區史家胡同24號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30-16:30

(因疫情暫未開放)

3

魯迅紀念館

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少有人可以媲美。

算起來,這位從紹興三味書屋中走出的少年,其實在北京生活了14年,甚至我們熟悉的《狂人日記》、《孔乙己》、《 阿Q正傳》和《傷逝》等作品,都是魯迅在北京生活期間創作的。

上圖:魯迅工作的教育部,是以前的清學部舊址

32歲的魯迅受到教育部的邀請,來北京工作,他受到蔡元培賞識,參與設立京師圖書館、歷史博物館,希望能向公眾傳播「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

前前後後,魯迅在北京住過紹興會館、八道灣胡同、磚塔胡同,最後因為和周作人一家出現嫌隙,於是他搬出來,在白塔寺不遠處,購置了一處房產,接來母親和原配妻子朱安。

魯迅居住的這處小平房的院子裡,有兩棵當年他親手種植的丁香樹。小院朝北有一個延伸出去的小空間,這就是「老虎尾巴」——也是魯迅的工作室和臥室。

現在,魯迅故居一側的大院子裡,建起了氣派的魯迅博物館。展廳有地上和地下兩層,按照時間軸的順序,講述了魯迅從年少到日本留學,之後輾轉北京、廈門、廣州,後來與許廣平定居上海的人生歷程。因為魯迅博物館的重要地位,所以這裡可以看到不少魯迅先生生前的用品、手稿、藏書、拓片,藏品非常豐富。

地址: 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6:00(15:30止票)

網址:www.luxunmuseum.com.cn

4

茅盾故居

茅盾先生創作的《子夜》,即使在今天重讀,也毫不過時。關於上海灘金融證券業的風雲變幻,十里洋場的金融風暴,寫得淋漓盡致。同時,茅盾也是我國第一任的文化部長。從1974年,茅盾住進了這處小院裡,一直在此工作生活,直到去世。

現在的茅盾故居,影壁上有鄧穎超題字的匾額,院內陳列室里是關於茅盾生平的展覽,還有原貌保存的書房、會客室,你還能看到茅盾收集的剪報資料,以及晚年時閱讀的書籍。這處靜謐的小院落,隔絕了南鑼鼓巷的喧囂,也展示了一個文人暮年時候的生活樣貌。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街道後圓恩寺胡同13號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 9:00-16:00

5

郭沫若紀念館

單論郭沫若的文學成就,他絕對是中國現代史上的文學巨匠。五四時期,郭沫若創作了著名的新詩集《女神》,後來又專注於學術研究,《 屈原》《武則天》《青銅時代》等不少史劇史論都出自郭沫若之手。同時,他對甲骨文的研究也頗深。

郭沫若的故居位於什剎海一帶,這處宅院最初是和珅家的花園,後來賣給中醫世家樂家當做私宅,後來先後成為蒙古駐華大使館和宋慶齡的寓所。

一直到了1963年,郭沫若一家才從西四大院的胡同搬來這裡居住,並在這處院子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15年。

在郭沫若紀念館裡,除了有關於郭老一生的生平介紹、文學史學等成就,還保留了客廳、辦公室的原狀陳列。同時,這處院子還有一棵巨大的銀杏,大家稱之為「媽媽樹」,那是在女主人於立群生病之後,郭沫若和孩子們一起,從西郊的大覺寺移植過來的,有非常深情的寓意。

地址: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 9:00-16:30

(因疫情暫未開放)

除了上面提到的故居,還有 齊白石故居(南鑼鼓巷的雨兒胡同)、梅蘭芳故居(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李大釗故居(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等不少故居和紀念館,可以參觀探訪。

或許你還想看

「六一」 帝 都 活 動 指 南

北京最有文化范兒的六月散步地圖(二)

六項小眾運動保你腎上腺素飆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k6AanIBd4Bm1__Y0l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