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會殺開國功臣,不是兔死狗烹,真相一點都不陰暗

2019-11-28     權謀網

很多人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開國皇帝會殺功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個政治格言為什麼有效?其實。歷史有殺功臣的,劉邦,朱元璋,也沒有不殺的,李世民。為什麼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做法呢?其實根本原因有三個:

1、貧民皇帝和功臣是合伙人關係

平民起家的皇帝,一開始一無所有,只能和身邊的,談感情,交朋友,拜兄弟,相當於大家一起創業,大家都是合伙人,天下打下來之後,是需要分股份的,為了避免分配,自己完全占有,只能除掉那些合伙人,變成自己一家一姓的江山。而李世民這樣的,一開始就是明確的上下級關係,大家就是給李家打工的,也就沒有合伙人的意識,打下天下也就沒有什麼合夥要股份的企圖心,這些功臣也就沒有必要除掉。劉秀是個例外,他的團隊一開始就是別人帶資入伙的,打下江山後,這些世族大家自然分割天下,劉秀沒能力去滅掉合伙人。這是為權力安全考慮的。

2、繼位的兒子無法控制這些功臣

能夠一同打天下的人,都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而且都擅長詭道,這些人無論是能力還是智力都非常的超群,在亂世把精力用在敵人身上自然很給力,但是和平時期,如果用在自己人身上,豈不是不好控制,自己作為老大,在世的時候,這些人還能聽話,但是一旦自己去世,自己的兒子上位,這些叔叔大爺的,能夠服從一個孩子管理?無形中,新皇帝說了就不算,權力實際上就被縮減了。為了維護自己的江山不變色,所以,作為開國皇帝,就必須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把這些老戰友都帶走,這也是為了自己權力傳承考慮的。



3、軍事幹部不利於接下來的管理

開國的這些人,對組織太熟悉了,都太有想法了。但是這些人都是軍事人才,而國家外部戰爭威脅接觸之後,這些人就沒有太大的作用了,正如漢朝得到陸賈對劉邦說的,你可以馬上得天下,但是你卻不能馬上治理天下,帝國的階段變了,帝國現在需要的是行政管理人才,農業經濟人才,而不是整天有著暴力傾向的軍事人才。所以,這些人必須離開自己的權力崗位,把更多的位置交給文官來治理。像趙匡胤這種,直接杯酒釋兵權,讓他們直接離開位置,但是很多皇帝怕這些人離開後心理不平,只能殺掉,避免後患。這就是從權力管理角度考慮的。

所以,如果一開始就有自己的完善的班子,各司其職,明確的上下級關係,兒子也是管理層之一,這個開國皇帝就沒有必要殺功臣。但是如果自己的是草台班子,大家都是合伙人,而且團隊軍事人才偏多,結構不完善,自己要去世了,兒子還小,或是懦弱,就不能不除掉功臣,所以,除掉不除掉功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iwTwW4BMH2_cNUgTD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