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訊】一名亞裔醫生在去工作的路上,有人朝他喊「滾回中國去」。一名亞裔護士在給病人送藥時,被人吐口水。在一個兒童醫院裡,有家長拒絕接受「亞洲面孔」的醫護人員護理。這樣的現象現在已經出現了太多。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民族研究教授Catherine Ceniza Choy。(圖片來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民族研究系官網)
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官網報道,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一些帶有仇外情緒的觀點認為所有亞洲人都是新冠病毒攜帶者,因此最近針對亞裔的暴力仇恨犯罪數量激增。更有甚者,其中一些人還會專門針對亞裔醫生和護士,即使他們是在冒著犧牲健康和安全的風險,在全美各地的醫院裡抗擊病毒。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民族研究教授Catherine Ceniza Choy對此表示:「這太讓人心碎了。這些醫護人員也是父母、子女,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他們是我們的鄰居,是廣大普通民眾中的一員。」
Choy自2004年起在伯克利任教,長期從事亞裔歷史和民族研究。她的一些研究集中在為什麼亞洲國家,尤其是菲律賓,成為向美國輸出護士的主要地方。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數據,美國的亞裔人口是增長最快的族群。其中部分增長來自於移居到美國的出生於亞洲的醫護人員。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一份報告發現,在接受調查的美國醫療專業人士中,17%在國外出生,而其中在亞洲出生的占比最大。
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僅在加州,就有25%的現役註冊護士出生在亞洲或者是亞裔。
Choy說,儘管有那麼多亞裔醫護人員在一線抗擊新冠病毒,但是將亞洲人視為病毒攜帶者的歷史正在重演。
Choy接受《伯克利新聞》(Berkeley News)採訪時談到了一些相關的問題。她表示,關於醫護人員壓力有多大的報告隨處可見,病人是如此之多,而很多醫護人員甚至都沒有保護自己免受感染的防護設備。他們不想要把病毒帶回家,因此很多醫護人員將自己隔離在遠離家人的地方。這太讓人心碎了,他們中很多人都是亞洲移民或者亞裔美國人。
Choy還表示,將亞裔當作疾病攜帶者的歷史由來已久,將疾病暴發歸咎於亞裔和亞洲移民的行為也不是第一次。新冠病毒疫情只是這種歷史中最新的一個例證。
19世紀,美國華裔和華埠被認為與天花暴發有關。20世紀出,日本人被認為與黑死病有關。菲律賓人也曾被認為與麻風病有關。
不幸的是,這一次,新冠病毒又被冠上「中國病毒」的名字。這當然是錯誤的做法,因為病毒或者說疾病本身是沒有國界的。
Choy還說,這種針對亞裔的仇外情緒和種族主義最終會讓所有人受到傷害。當亞洲人和亞裔因為害怕成為歧視行為的受害者而不敢去醫院時,這會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想要抗擊疫情,改變個人行為很重要,比如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但是我們需要每個人都參與進來,讓其起效。而針對亞洲人或者亞裔美國人的做法會打亂這種集體效應。
將這種疾病與亞洲某個國家或者地區聯繫起來的說法也同樣有害。因為這麼做無助於我們從科學和醫學的角度了解這種疾病,也會給亞裔帶來負面影響。
人們該如何對抗這種反亞洲的情緒?Choy說,在現在這樣的時刻,讓所有人更多地了解亞裔美國人的歷史、知道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對美國公共衛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非常重要。這些與新冠病毒有關的反亞洲仇恨犯罪不僅傷害了亞裔美國人,也傷害了所有美國人。
因此,Choy表示,除了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外,人們還可以多了解一下為什麼種族主義也是一種病毒,為什麼所有人都有責任制止導致仇外情緒和仇恨犯罪的種族主義。(張楊編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iQwZHEBfwtFQPkd4D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