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許你會發現,自己身邊追求新潮生活方式的朋友們,會拍上幾條vlog發在社交平台上,劃到的vlog,有些是旅行記錄,有些就是普通的生活記錄。
和圖片社交有些像,vlog也需要前期的一系列策劃和準備,而且這些拍攝並發布vlog的用戶,也往往會一邊發著記錄自己生活的內容,一邊渴望著來自朋友或陌生人的閱讀、點贊、留言。
但這常見的心態,專業的運營人員是不應該有的。
提問
一邊用自己的方式做內容,一邊渴望著用戶的交互數,這樣的行為到底哪兒錯了?
回答
1、使用自媒體時要明確「初心」
從自媒體到新媒體,再到融媒體,這個概念不斷發展,讓我們看到,這個行業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有越來越多的錢進入,也有越來越多的技術進入。
vlog其實是一種新型的產品模式,也代表著一種新東西的投入。不過,在參與製作vlog的人心裡可能一直做這個抗爭:我做這件事的「初心」是什麼?我用它來幹什麼?
在自媒體時代,「自」的定義有兩個,一個是人人皆記者,人人都有話語權。另一個是自己去表達自己。
在自媒體的初萌階段,很多人可能就覺得有這麼一種方式記錄自己,還挺好玩。但因為小部分人開始獲得了大面積擁躉,大家慢慢開始關注流量這件事。
當有人開始做流量這件事,而慢慢把錢、人投進去後,我們會開始忘記自媒體誕生的初心——一種自我的記錄。
2、運營目標應明確為「記錄」或是「賺錢」
說到vlog「過度記錄」的情況,我覺得過度記錄不應該被討伐,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在,記錄的人他自己願意記錄,不需要別人的關注,他的行為只是對自己的一種彰顯。
這些人和流量、商業化的概念是相悖的,但難道,這些人就沒有權利去使用新媒體的資源和空間嗎?我覺得照樣是有的。
但這時候,搖擺絕不可取。你應該堅定自己做這件事的初心,不要被客觀因素影響。如果說,你做一個自媒體、vlog就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那你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記錄。
當過了十年二十年,回過頭來,你來看當初的自己有多搞笑、幼稚、深沉,沒有問題,因為現在的新媒體提供了這樣的條件。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最初,你扎進新媒體,就是為了錢來,那麼,就要創造商務模式,使用專業的運營手法,並且達到相應的商業目的。
3、認定標準,才能獲得運營的成就感
現在的問題,恰恰出現在,寫自媒體文章的人,包括拍vlog的人,最早是以記錄自己為初心,但東西發出去之後,就想著:為什麼沒有人來看我?沒有人給我點贊?
這時候,記錄自己和得到流量的矛盾就出現了。
其實,做一件事的初心,是運營過程里,獲得成就感的關鍵因素。有時候,想要獲得成就感並不難,難就難在,我們設定獲得成就感的標準天天在變。
有些人,今天覺得做自媒體是為了記錄生活,但過幾天又抱怨,自己做的內容怎麼沒有閱讀;
還有些人,在獲得一定的流量之後,想要任性的記錄自己,但後來發現,自己還是只能去做適應流量的內容……
這類的行為,其實都在說明,他們在變自己在新媒體里所取得成績的標準。
但運營,是一件目標不變的事,只不過有時,我們可能要為了目標,去挑戰更多的方向而已。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