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吳青峰在《我是歌手》總決賽舞台上,唱了一首原創的「歌頌者」。出道18年的他在台上輕輕淺淺地唱著:
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十幾年過去了/我還在這裡唱著
他清澄的嗓音,配上有些傷感的旋律,一下就把人拉進了回憶。歌頌者唱著一個怯懦、膽小卻堅持夢想的大男孩的成長蛻變。歌里有一段歌詞是這樣寫的:
可能我 陪伴過你的青春/可能我 陪伴自己的靈魂/而我們 凝視著彼此的真/所以心 才如此靜水流深/讓歌生了根
《歌頌者》唱出了吳青峰內心最柔軟也最不願表達的東西,他的歌詞如他的歌聲一般,讓我們不經意間觸摸,那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擁有一種抵抗世界的力量。
在聽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動人的小說、戳人的歌詞,很可能是作者寫給某個特定的對方的。為什麼我們也會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
圖片截取自電影《愛情限時戀未盡》
文 | 森深livyx
有句話說,我們都是先聽情歌,再談戀愛。有些歌乍聽很簡單:
那天的雲是否都已料到/所以腳步才輕巧/以免打擾到我們的時光/因為註定那麼少
直到有一天你和他最後一次旅行,望著那最後一片海,最後一次叫他的名字,才會突然明白「那天的雲」是哪天的雲,「註定那麼少」的時光是那麼珍貴,連天上的雲都不忍心打擾。
註定,多無奈,多心痛。
歌,你初初唱它的時候,未必明白。當你經歷的時候,它突然地出現。它理解你,安慰你,代你講出了你表達不來的感受:原來這歌唱的就是你啊,就是此時此刻的心境啊。
感謝寫歌的人,走在我們前面,替我們說出了心裡那些說不出口的話。
圖片截取自電影《青春之旅》
對於愛情,我們有許多期待,那個人越不確定,就越有想像力。
25歲的江美琪在十幾年前唱過一首會飛的《我愛夏卡爾》,詞作者姚謙提到夏卡爾說,在夏卡爾的繪畫作品中,經常有他和他的妻子,他們常常是不著地的,有時候兩人都浮在空中,有時是一位浮起來。
《巴黎艾菲爾鐵塔婚禮》
姚謙把這種感覺寫進了歌裡面——在愛情來之前,人們以為戀愛就是這樣飄起來的輕盈姿態。江美琪起初把握不了歌里的情緒,為此躲在辦公室哭鼻子,直到看過夏卡爾的畫作,才給這首歌注入了靈魂。
《生日》
你還沒來,我一個人只能跳跳舞解悶 / 你還沒來,我一個人看著Chagall畫冊 / 虛構著可能屬於我的美麗愛情 / 怎麼忽然流淚了,後來又笑開了。
夏加爾和妻子貝拉
夏卡爾是Chagall的台灣譯名,通譯為夏加爾。夏加爾視愛為一切的開端、創作的原動力以及生存的最大慰藉。他和妻子都是猶太人,夏加爾出身窮苦人家,貝拉則來自富裕的猶太珠寶商家庭。貝拉14歲那年,兩人初見,「她的沉默是我的,她的眼睛是我的,她懂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夏加爾寫道。一段長達35年的愛情就此拉開序幕……
接近愛情的時候,我們總是豪言壯語。王菲在最紅的時候,為了竇唯,高歌《執迷不悔》「你並不是我/又怎能了解」反擊外界質疑。
當她清早起來,在北京的胡同倒夜壺的照片流遍各大媒體版面,多少粉絲心痛到死,她卻唱了一首《我願意》。「我願意為你/被放逐天際」,何況只是倒夜壺。一生至少要有一次,不問結局,愛到可以自毀前途。
與王菲同時代同台競爭的林憶蓮,也有一種紅遍大江南北的愛情宣言,就是那首膾炙人口的《至少還有你》。林夕寫這首歌時,恰逢台灣大地震,所以有了這危難中愛情宣言的靈感。
這首歌不是林憶蓮的個人經歷,起初製作人姚謙為她挑這首歌,她最初覺得太土,並不願意唱,後來的大紅卻說明了這樣直白的愛情宣言,也許正符合了大多數想要這樣一個能讓自己徹底付出的「你」的心聲。
談過多少戀愛,有幾次能脫口而出「我願意」?
有100個人談戀愛,就有99個人失戀。從前沒有那個人的時候,你過得很好,但當那個人來了又走的時候,卻有很多人接受不了,據說蕭亞軒《窗外的天氣》就創作於這種背景下。
那時候詞作者姚謙正在經歷一次大失戀,家裡是非不斷,公司剛起步,旗下藝人連發幾張專輯都不見起色。有一天早上,他站在樓頂,「想跳下去」。
副歌的旋律讓他想起台北的天氣,突然烏雲密布,狂風暴雨。他為自己開釋,也為我們開釋。天氣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人總要試著學習往好的地方走下去/別總是在原地。
姚謙很早就明白「相遇相伴是意外,孤獨是常態,早年求學他從紡織專業換到理工科,畢業又做了不喜歡的工作。後來他生病了,停下工作,環台灣島半年,決定做最喜歡的事。
他從台南一路北漂到台北,起初在民歌餐廳做設計,慢慢才有機會進了一家小唱片公司。初出茅廬的姚謙在錄音室現場的得到了一個寫詞的機會,他把這些年北漂對家的想念,用兩個小時寫成了《魯冰花》,想家的時候,和天上的星星一唱一和,那就是他自己啊。
人生的孤獨,誰沒有面對過,誰沒有迷失過?他們都過來了,你也可以的。
蔡健雅的《記念》是一首關於愛情投射的歌,戀愛中的人常把內心的理想投射愛人身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遇到自己的前任,會一驚,這個人怎麼長這樣,和自己記憶中的完全不一樣。
「那一瞬間你終於發現/那曾深愛過的人/早在告別的那天/已消失在這個世界。」
圖片截取自《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蔡健雅《陌生人》蕭亞軒《最熟悉的陌生人》都算是同一主題的延伸。我們很喜歡總結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那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通過愛的人,認識自己,這就是「愛的教育」。
愛情,除了能帶來清醒的成長,更能給予現實的溫柔。
華語金曲《我只在乎你》歌詞是慎芝寫的,她與丈夫是事業上的夥伴,一生的情感伴侶,但是丈夫過世較早,這首歌寫於她丈夫離開幾年後,歌里沒有一點離別的感傷或哀怨,滿是那種心甘情願的溫柔。儘管你走得早了一些,但還是無法想像「如果沒有你」。
沒有愛是不值得的。
早年以為「轟轟烈烈、難分難捨」是最好的愛,年紀大了明白「相互依存、各自獨立」才是最好的愛,這八個字是劉若英婚後一首新歌《陪伴者》的主題。
年輕的劉若英唱著《一輩子的孤單》,和某位前輩的隱蔽愛情若真若假,漫天飛舞,好像像她這樣獨立、有想法的文藝女青年很難找到自己的歸宿,但她找到了。
2002年,劉若英在電視劇《粉紅女郎》中飾演「結婚狂」,片頭曲是她演唱的《一輩子的孤單》。其中那句「喜歡的人不出現,出現的人不喜歡」唱出了不少人的無奈。2011年8月8日,41歲的劉若英與鍾小江註冊結婚。2014年年終,她生下一子。原來愛真的是天時地利的迷信,只等那人出現,塵埃落定。
那個人沒有來的時候,你在尋找那個人,那個人來了以後,你會思考和那個人的關係。等解決了那個人、和那個人的關係這兩個問題,就算「塵埃落定」了,否則你的愛情,或許都不夠成熟。
除了劉若英,還有楊千嬅、梁靜茹、陳慧琳、范瑋琪等等,沿著歌手的生命線聽一聽她們的作品,真的可以離現實的愛更近一步。
女人如此,男人也是。年輕時候的羅大佑是台灣「憤青」的代表,中年以後的《家II》就有了溫馨的感覺;李宗盛從《生命中的精靈》的羞澀,到《山丘》的成熟,經過了多少愛的洗禮,終有這樣的心智。
最好的愛,因為獨立,所以完整。
姚謙在新書《我們都是有歌的人》中解讀了四十多首華語歌,有的歌很流行,聽他說一遍,才恍然大悟。有的歌是B面歌,或者獨立歌曲,蘊含著更深的思考,沒有那麼紅,提供了更多的啟發。
人生豈能沒有音樂,感謝有歌,常伴此間。
《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姚謙 著
中信出版集團 | 2019.4
解讀情感中的孤獨、糾結和勇氣
回應每個人的焦慮和困惑
華語樂壇金牌音樂人姚謙
首度解析歌詞與情感的隱秘關係
是一首又一首歌,陪我們度過難捱時刻
解讀歌里的孤獨、溫暖和勇氣,回應人生不同階段的情感焦慮和困惑
姚謙逐字逐句重讀鄧麗君、李宗盛、羅大佑、張艾嘉、林憶蓮、劉若英、陳綺貞、許巍、楊千嬅、江美琪、蕭亞軒、陳粒50餘首經典。用歌回應:獨自漂泊的孤獨、措手不及的失戀、情路難走的苦惱、青春逝去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