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遂寧年 | 邀您欣賞國寶青釉龍耳簋式瓷爐的古樸端莊之美!

2021-02-15     遂寧新聞網

原標題:雲上遂寧年 | 邀您欣賞國寶青釉龍耳簋式瓷爐的古樸端莊之美!

小編帶你新春看國寶

雲上遂寧年

今天要為大家解讀的是第四件國寶

青釉龍耳簋式瓷爐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尤其在宋代,每到春節,「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譁」。在重大節日之時,宋人通過祭祀來告慰一年的收穫,並向上天祈求新的祝福和祝願。而在這時,祭祀禮器則是必不可少的載體。

這件青釉龍耳簋式瓷爐就是由禮器青銅簋演變而來。是金魚村窖藏出土體型最大的兩件龍泉青瓷之一。在宋代體量較大的瓷器很少,因此顯得特別珍貴。這件器物通體施梅子青釉,釉層肥厚,釉面光潔滋潤,是南宋龍泉窯的代表之作。

龍泉窯位於今浙江龍泉市境內。有著1700年的陶瓷燒造歷史,到南宋達到鼎盛。龍泉青瓷素有 「青瓷之花」的美譽,最主要的成就表現在器型與釉色上。器型古樸端莊,釉色柔和淡雅,尤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稱於世。

這件梅子青龍耳簋式瓷爐,最特別之處在於它 器身兩側裝飾有夔龍形雙耳。龍作為中華民族圖騰文化中的最具代表性符號之一,自原始社會時起,就以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被運用於各類器物的裝飾上,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簋這種器型,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陶簋,發展到了商周時期成為了重要禮器,是三代時期最具標誌性的青銅器之一。在祭祀和宴會時簋多與鼎搭配使用。據文獻記載:天子九鼎八簋. 諸侯七鼎六簋。其他各個等級使用鼎與簋都有著嚴格的限制。這更進一步的說明了簋在古代禮儀制度中的尊貴地位與作用。

隨著宋代金石學的興起和崇古之風的盛行, 簋逐漸從古代禮器演變成為宋時的瓷製祭祀香爐,這種轉變既與時代條件有關,又有社會政治文化的推動,靖康之恥後,宮廷珍寶重器均被金兵掠奪一空。宋高宗趙構輾轉逃亡十二年,至紹興八年定都臨安,恢復舊制祭祀活動必不可少,由於銅質禮器缺失,紹興十三年皇家下詔「應用銅玉者,權以陶木」。由於金銀銅玉質禮器的缺失以及當時財政的衰微,無法重新製作,朝廷只能採用權宜之計,以自然資源代替,用瓷器與竹木器取而代之。因此在宋代出現了大量的仿古瓷器。

這些仿古瓷器大多造型美觀、高雅、古樸。不僅散發出一種脫俗氣息。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宋代文人治國之下文風瀰漫,追求風雅的審美風尚。

後面小編還會帶來更多的文化「大餐」

更多精彩內容掃碼查看

來源:遂寧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

編輯: 楊雪雯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

終審:李興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WM3pXcB9EJ7ZLmJPI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