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完廣州車展,車圈基本上就算結束了今年的所有大事件。按照慣例,接下來一直到過年的時間,是整理今年試駕車型和研究品牌發展趨勢和產品力的日子。
突然想起今年夏天的時候,我在上海市區試駕了一下BEIJING-X7,這台車在駕駛的方面上沒能給我留下特別多的感受,就是一台百公里加速10秒左右,比較輕巧的家用SUV。但是它的科技配置體驗環節倒是讓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不是說用起來多麼得心應手,而是在數量上實在是一波接一波聽的我不得不服氣。
但是,放到快12月的今天,對於那麼多的科技配置和功能,我不再有那麼多的驚訝和喜悅,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意味。我忽然有了這麼一種想法——如果我把這台BEIJING-X7的品牌遮了,外觀拆了,只拿出幾個關鍵詞,比如
「1.5T發動機」,
「5門5座SUV」,
「國產自主品牌」,
「中配車型在13萬左右」,
「科技配置豐富」等,
來讓大家猜車,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會滿足要求卻不相同。
因為即便是這麼多的限定詞,也依然涵蓋了非常多的車型。
除了BEIJING-X7以外,我隨口能報出的還有星途LX(參數|圖片),吉利ICON(參數|圖片),長安UNI-T(參數|圖片)等等等等。
這幾台車都是最近一年內上市,熱度極高的家用SUV車型。當然,從外觀上來說,不論是LX的千層蛋糕前臉,uni-t的星河前臉還是icon的線條拼接前臉都是非常各不相同,但又有著先鋒藝術設計的作品,我個人也是非常喜歡的。但當我把這幾台車從實車轉換成配置表來研究,會發現「脫下馬甲」之後的它們真的很難分辨,車與車之間的相似程度達到了95%。
也正是從它們的身上,我發現了現在自主品牌造車的一股新的風氣:小排量SUV+科技配置堆料。
這是我在汽車之家上截的上述4款車型的主被動安全配置和輔助操控配置的對比表,均選取了13萬區間的中配車型,為了避免各種嫌疑抹去了型號。而最後一列,不少科技配置都不涵蓋,需要搭載也需要選配另外加錢的,是筆者自己於2016年下半年購買的頂配豪華品牌SUV車型,價格是前4台車的總和翻倍還不止。如此強烈且鮮明的對比,很難讓人不對國產的SUV們心動。
我們再來看這張表。
順序沒變,這一瞬間我甚至都想把自己的車賣了,去換一台ICON或者UNI-T。這時候,周老師攔住了我,他對我說,你的車發動機值錢啊。
沒錯,造成科技配置落後價格卻居高不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它的車裡有著一台極其優秀的發動機。而放眼望去,國產自主品牌都在做小排量的發動機,一方面是大排量車型市場銷量與日俱跌,研發它很明顯不划算。另一方面,小排量的發動機想要做出英菲尼迪QX50(參數|圖片)那台沃德十佳的水平,沒有超大體量的物力人力和時間成本的投入,也是不現實的。
恰好,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帶來了自動駕駛、科技大屏、車機互聯等突破性的造車理念,於是燃油車企業也將這一系列硬體逐步搬入了自己的車內,並想方設法做的更大更新更有噱頭,自主品牌更是希望從這裡實現側面的超越,把重心從發動機上移開了。
單從表面上看,貫徹這個理念,自主品牌確實已經摸到了超越、勝利的邊緣。
但這件事,我還是想從兩個角度分析和評論。
首先,這些科技配置的含金量和可靠程度大家倒不用去質疑,但凡能拿出來賣的,它確實都是經得起考驗的。至於為什麼物美還價廉,這也是因為雖然科技是國外的公司企業開發的,但它們零部件的供應商都是國內的。近水樓台先得月,這就使得國內的汽車品牌可以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購買使用權,並以非常低的價格購買零部件進行安裝,所以最終上市的時候雖然科技配置非常多,但售價卻可以保持在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區間。
但是!
雖然用起來沒問題,不過自主品牌的這些科技配置大多數都是直接買直接裝,不太會針對本身車型進行調教測試,這就和一些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的做法不大相同。比如豐田,它會選擇自己開發一套TSS智行安全系統放到車型上,雖然這增加了造車成本和消費者購車的成本,但這也讓整台車更加的豐田化,最小程度的影響車輛本身的操控性卻又最大程度的增加車輛的安全性。
相對於這樣的做法,國產車型的科技配置就更顯得像堆疊了——每一個功能都是獨立分開的,有著不同的按鍵和喚醒方式,甚至為了避免中控設計太過複雜,還選擇把物理按鍵都轉化成螢幕觸控,並打出了「極簡中控,智能操作」的概念牌。
這樣的做法也就造成了前文里我提到的情況,你我都是自主品牌,造著小排量的發動機,功率扭矩相差都在個位數,有著豐富實用的科技配置,中控上插入了光鮮亮麗的大屏,最後再為了好的銷量把價格壓在了15萬以下——大家都沒有特別大的品牌特徵,換個標似乎也可以直接上市。
我不能說,低價高配,這是一件壞事,相反,我認為這也太賺了,我恨不能花個幾萬塊,在我車上把這些功能一個個都添上。但是,品牌的忠誠度,形象,是不能依賴這些大家都一樣的東西來體現的。
一台車搭載是智能先鋒,所有車都搭載就是平庸了。確實,在和進口品牌、合資品牌競爭市場的過程中,大量的科技配置添加是一條捷徑,但這就像電子賽車遊戲里的氮氣加速,按下它可以提速拉近和前車的距離,但是如果用完了,還沒能超越它,接下來面臨的依然會是因為動力不足或是技不如人,落下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