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得茅盾文學獎後,連領獎的路費都靠借,他領獎時的話令人淚目

2020-03-18     美詩美文的世界

魯迅先生定義的猛士是: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多年後,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用「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一句話,定義了生活的勇士。在筆者看來,兩人說的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生,不凡的勇氣,這是就是平凡世界裡的強者。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公布了獲獎名單,終於路遙憑《平凡的世界》得到了這個對他來說意義很大的獎。為了這部百萬字的小說,他從1975年開始創作,前前後後花了13年的時間。這13年,他忍受著寂寞,熬壞了身體,為了體驗生活他總是逮到機會就去勞動現場。為此,他放過羊,在野外過夜,下過礦井。據他的胞弟王天樂先生回憶說,當年路遙第一次從礦井出來後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正是有了這樣的深刻體會,《平凡的世界》才能寫進普通人的心裡。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獲得了茅盾文學家是一種肯定,本來該是很高興的事卻因為路費問題讓人頭疼。為此,路遙找弟弟王天樂想辦法,王天樂在找領導借錢時把情況一說,對方直言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一個這麼牛的作者沒錢去領獎!

錢借到了,路遙終於在1991年3月10月,站上了茅盾文學獎的領獎台。在獎台上,這個連路費都靠借的作者沒有抱怨和委屈,他說了的一段話,如今讀來仍令人淚目:

這是當時路遙領獎詞的節選,筆者認為任何時候,這都是我們文字工作者應該記住的話。在這段話中,路遙不斷地提到「人民」二字,他也定義了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藝術的源泉從來都應該是生活本身,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所有的文字都是圍繞生活所寫。或許很多人覺得他的小說文字並不高大上,但從高加林到孫少平,路遙塑造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個普通人。所以很多人在讀路遙的作品時,總會覺得孫少平和高加林似曾相識,好像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鄰居、朋友、老師、同學等。

在這段領獎詞中,路遙提到了「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這是現在很多作家做不到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似乎碼格子的就該和普通勞動者區分開來,但這正是很多作者的文章虛浮、無感染力的原因。

最後,路遙表示得到茅盾文學獎只是一個起點,可惜他在領獎後不久就病到了,於1992年11月17日病逝。

據弟弟王天樂回憶,《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稿時,路遙已經吐血,當時醫生已經告誡他若是不停止工作,他的生命將走向終點。路遙決定繼續寫第三部時,王天樂在哥哥面前放聲大哭。「你應該在短暫的歲月里,真正活的不負眾愛」,《平凡的世界》里的這句話,或許是路遙對活著的定義。「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大家覺得路遙領獎時說的這話,對不對?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VQL-XABrZ4kL1ViAz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