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既痛心又氣憤的新聞,福建的一名6歲男孩未洗漱就睡覺,母親非常生氣,使勁踢了男孩腹部一腳。
後母親接著咒罵,兒子害怕未回應又被狠狠踢了一腳,男孩顫抖著躺在了床上。
半夜時分,這名6歲的小男孩去世了,死因是母親下腳太重,踢傷內臟。
媽媽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本以為媽媽是不小心釀成慘案,一項調查結果令網友震驚,這個媽媽竟然有拐賣孩子的案底:
- 她2013年6月生下兒子;
- 2015年12月因拐賣兒童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
- 2018 年12月刑滿出獄;
- 僅僅5個月後就在2019年5月殺害了兒子。
有些人從骨子裡的暴躁就改不了,無論是對待別人還是自己的孩子,出獄後長期打罵虐待自己的兒子,這個結局或許也算是孩子的解脫吧。
近幾年,虐童案件不斷發生,父母要不要「持證上崗」引人深思,究其原因還是父母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面對熊孩子不懂得管理負面情緒。
父母要學會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兩種錯誤觀念容易害了孩子
錯誤觀念一:都是孩子太不聽話
現象:現代社會壓力大,爸爸媽媽工作生活的壓力無處排解,傳統觀念里堅持長輩為尊,藉口孩子太不聽話,釋放自己的壓力。久而久之,習慣了拿孩子撒氣,釀成慘劇。
正解:其實,左右父母情緒的是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不然為什麼同樣的調皮,開心時你覺得孩子可愛,煩躁時又覺得孩子很討厭。教育孩子前首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客觀看待孩子的行為。
錯誤觀念二: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現象:很多父母學了育兒知識後,對孩子不打不罵,可是可是苦口婆心的教導換不來孩子的理解,反而變本加厲,讓很多家長崩潰,忍到不能忍就開始爆發了。
正解:情緒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對待情緒的方式。父母如果長期壓抑情緒,不僅傷害身體,擠壓的情緒終有一天會爆發,可能是更極端的方式體現。正確的發泄方法:找朋友傾訴、唱歌、運動等。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