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逛菜市場,在東門看到一個賣缸爐燒餅的,就買了10塊錢的。我們趙縣的特產是石塔油酥燒餅,缸爐燒餅比較少見。缸爐燒餅流行於山區縣市,它講究形、色、味、脆、酥。燒餅呈金黃色,者色均勻,不焦不糊,熟得透徹,有股炒芝麻和烤麵粉的香味。在口感上,缸爐燒餅又酥又脆,酥中有韌、脆得適口。我曾在行唐縣吃過一次缸爐燒餅夾拆骨肉,那味道實在美,至今難忘。
進了這個菜市場東門北行是肉食交易大廳,牛肉、羊肉、豬肉擺滿兩條街,都很新鮮。牛肉29一斤,比超市一斤便宜10元左右。老闆見我問價,習慣地拿刀在磨刀棍上蹭了幾下說:「中肋有肥有瘦,燉著吃超級棒,如果醬牛肉最好要腱子肉。」那就切一條中肋,中午吃燉牛肉就缸爐燒餅。回家路上,順道買了一把香菜,燉牛肉沒有不放香菜的。
回到家,我隨手把牛肉處理了一下,泡、洗、切。接著準備蔥段、姜塊、料酒、味極鮮、老抽、鹽等三下五除二就把牛肉燉進了高壓鍋里。高壓鍋呲呲開始冒氣了,燉牛肉的香氣瞬間飄滿真箇房間。這味道居然讓我想起在石家莊吃過的一碗牛肉罩火燒來。
罩火燒介乎於北京的滷煮火燒和保定的牛肉罩餅之間,火燒外脆里酥,泡進牛肉湯里,軟硬適度,肉香、湯濃、火燒入味,是一道很便捷的快手飯。牛肉罩火燒有肉吃、有湯喝,吃起來特別舒坦。
我不記得了牛肉罩火燒是在哪家店吃的,它的做法特別簡單,鍋里放提前燉好的牛肉,加適量的水燒開調味,放入火燒煮一兩分鐘,中間用勺子多次舀湯的方法使湯味道混合均勻,出鍋時放香菜、香油。
有的食客不喜歡煮軟的火燒,便取剛出爐的火燒,用手拿住兩邊輕輕一掰, 火燒立即綻開,層次分明,接著趁熱將火燒隨意掰成片或塊兒,放在碗里加湯加肉食用,他們說這樣吃特別有層次感,別有一番風味。
一邊回憶當時吃牛肉罩火燒的場景,一邊咂摸它的味道,這樣想著嘴便饞了,於是臨時動意做一次燉牛肉罩缸爐燒餅。牛肉在高壓鍋里燉了25分鐘後,起鍋自然放氣。等待期間,我往每個家人的碗里掰了一個缸爐燒餅,然後將燉牛肉連肉帶湯舀到碗里,撒上香菜末,滴幾滴香油。香噴噴的原創燉牛肉罩缸爐燒餅就做好了。妻子和孩子們端起碗一吃,讚不絕口,都說比飯店的牛肉罩餅好吃。
看來,這道燉牛肉罩缸爐燒餅往後將作為一道保留節目,在我們家裡大行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