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支球隊在體系改造、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因為這本身調試運行找問題,之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切爾西,聯賽首輪蘭帕德嘗試新戰術,結果0-4慘敗;超級盃進行調整後,切爾西與利物浦平分秋色,只是遺憾地倒在點球大戰。所以,魯能在轉型期發揮失常甚至輸球是難以避免的,並不是天塌地陷,沒必要如喪考妣般地嗚呼哀哉。
前壓、後撤難取捨,費萊尼牽一髮而動全身
目前魯能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較為複雜,但想要說明白並不難,只需透過一人的表現,即可將問題捋清楚,這個人就是費萊尼。這並非是說費萊尼有問題,雖然武漢扳平比分的進球,與費萊尼在後場被搶斷有直接關係,但在最近兩場比賽中,比利時人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只不過,魯能整個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非常直觀地反映到了他的身上。
費萊尼不算技術型中場,在傳控體系中,他並不是核心點。但是在魯能的體系轉型中,費萊尼卻成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角色。在與華夏幸福的比賽中,費萊尼在15分鐘左右被安排到前場,甚至站在中鋒位置充當佩萊的角色。可是費萊尼位置的前提也削弱了中場的防守硬度,華夏幸福所發動的威脅反擊中,大部分都看不到費萊尼在中後場防守的影子。
在與武漢的比賽中,李霄鵬對於費萊尼的使用明顯克制了很多,比利時人很少出現在鋒線位置,但即便如此,費萊尼仍然儘可能地尋找向前的機會支援進攻。而在由攻轉守的落位過程中,費萊尼的位置難免靠前,這就給魯能的中後場防守再次帶來影響。
上圖這次防守站位,可以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在干擾武漢推進進攻的過程中,莫伊塞斯和費萊尼的位置過於靠前,段劉愚和陳哲超與第一道防線的距離又太遠,這種鬆散的站位,讓僅剩蒿俊閔一人的後腰位置顯得十分單薄,劉洋只能補到中場保護禁區;二是費萊尼並不適合在前場跟著對手來回跑動,在跑動中,他的左側完全讓給了宋志偉,等於將左路的空當暴露出來。
武漢右後衛明天的表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仔細觀察一下明天在右路的幾次高光表現,費萊尼均沒有在後腰位置上防守,比如武漢打進第二粒入球之前,費萊尼便站在較為靠前的位置,而武漢一個埃弗拉,就吸引了魯能三名防守球員,從而讓左路形成了弱側:
如果費萊尼能夠站在後腰位置上防守,那麼比利時人較大的防守面積,則能保障魯能的防守寬度,對手想要發動有威脅的邊路進攻並不容易。
可以說,費萊尼在前壓與後撤之間的難以取捨,是魯能當前體系中存在問題的直觀體現,只要找到這種難以取捨的原因,即是魯能的問題所在。
進攻威脅性不高,只能犧牲中場硬度增添進攻兵力
費萊尼的位置,不宜過於向前。這不僅關係到中後場的防守問題,比如對華夏幸福的3個進球,費萊尼最初都是停留在中後場,與隊友一同推進進攻,之後才是穩步地壓到對方禁區。這說明,但凡進攻順暢,也不會把費萊尼推到前場;而只要費萊尼跑到鋒線位置,也就說明魯能的進攻遇到問題了,需要藉助費萊尼這個高點,用簡單直接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關於費萊尼位置的問題,李霄鵬不會不知道,儘管在曼聯時期,費萊尼曾多次被穆里尼奧派到前鋒線,但大都是臨近比賽最後時刻的放手一搏。比賽中將費萊尼推到鋒線,是迫於進攻難以打開局面之下的無奈之舉。
與華夏幸福的比賽,魯能的進攻也一度遇到問題,在賽後文章中,我結合數據分析,是劉彬彬抱緊邊路活動,游離於體系之外造成。而陳哲超上場後,立即改變了左路的局面,魯能的左中右三路串聯在一起,打出了進攻寬度,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本場比賽,李霄鵬將陳哲超放到首發位置,但陳哲超並未發揮出上一場比賽的作用,魯能的左路依舊沒有打開局面。
上圖是兩場比賽魯能左路觸球位置的分布,與華夏幸福比賽存在的問題,與武漢的上半場再次出現。不過,左路打不開局面,不只是陳哲超的原因,因為魯能整個進攻都打不開局面。整個上半場,魯能的射門次數僅有3次,其中格德斯觸球只有15次,沒有1次射門機會。這些數據說明,魯能上半場的進攻遇到了很大問題。而且由於費萊尼的前移,使得魯能的左路成為弱側,給對手留出了一條進攻通道。
與華夏幸福的比賽,魯能進攻也曾遇到問題,但當時的問題出在橫向連接,在縱向進攻上並無什麼麻煩,比如那場比賽的上半場,格德斯觸球24次,射門3次,全隊射門更是達到12次。與武漢的比賽,魯能的進攻問題則是出在縱向,開場後面對武漢在中場的積極逼搶連續出現失誤,便是縱深方向缺乏出球點的表現。
佩萊上場後,方才緩解進攻端問題
魯能的問題,與歐洲超級盃上的利物浦很相似,上半場擔任中鋒的馬內,觸球同樣15次,與格德斯一模一樣,場上的存在感很低。而克洛普的解決方案是把菲爾米諾換上場,增加了前場支點,之後利物浦對切爾西禁區的攻擊便順暢起來,2個進球都是菲爾米諾助攻馬內打進。
這就是進攻支點的作用,雖然支點球員未必能對球門產生直接威脅,但對手必然會將擴張的防線再收縮回來,使得其他進攻球員獲得空間。下半場,李霄鵬用佩萊下陳哲超,魯能的場上局面立即發生改觀,幾個對比便能看出其中效果。
下半場剛剛開始,莫伊塞斯和費萊尼前壓,創造了兩次不錯的機會,但中場防守也因此更加空虛,蒿俊閔無奈之下,還吃到一張黃牌。
而佩萊上場後,莫伊塞斯的位置大幅後撤,後場的兩腳精準長傳給武漢球門製造了威脅。
這兩次長傳,雖然找的不是佩萊,但也足以看出佩萊的牽製作用。佩萊向前,莫伊塞斯向後,兩人合力將縱向進攻距離拉伸,解決了上半場的進攻問題。此外,魯能的左路進攻也因為佩萊的上場而得到改善,上半場很難壓過半場助攻的劉洋,由於縱向進攻打開局面,也開始頻繁壓到前場助攻。
除了助攻,左路防守也得到了極大改善。佩萊上場前,華夏幸福6次突破,3次出現在左路,而佩萊上場後,華夏幸福全隊僅1次突破。佩萊上場後的30分鐘,魯能的射門次數是5次,接近射門總數的半數,武漢在中場的積極逼搶也被壓了回去,魯能的中場推進也順暢起來。可惜的是魯能球員沒能抓住機會改寫比分,但球隊遇到的問題也算是解決了。
魯能最近兩場比賽,最大的問題在於進攻威脅性的不足,由此帶來了壓迫力度的衰減,以至於犧牲防守硬度讓費萊尼前移到鋒線。而威脅性不足的原因,有橫向,也有縱向。如果費萊尼的位置能夠徹底固定,而不是在前後之間如此難以取捨,那麼也就意味著,魯能的體系改造基本完成。
通過最近兩場比賽,魯能在橫向和縱向上的問題均已找出,希望李指導能在為數不多的時間裡,儘快拿出解決方案,為足協杯對陣上港的比賽做好準備,力爭跨過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