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香包和一個老人與康定的故事------

2020-06-25     微甘孜

原標題:一串香包和一個老人與康定的故事------

又到一年粽飄香,艾蒲青蔥榴花紅……

中國人非常重視傳統的節日,會非常在意傳統的習俗。比如端午節,家家戶戶包粽子、吃粽子。民間還有「端午當天百草為藥」的說法,人們會在端午節這天在大門上懸掛艾葉菖蒲,給孩子們洗藥草澡,很多人還會在這天佩戴香包以驅蚊蟲等。

這兩年,端午節期間,康定街頭總會遇到一位售賣艾草香包的老人。手工縫製的香包雖然不算精緻,卻也顏色花式多樣,入眼一陣暖意。

這位老人叫倪德繡,今年已經80歲。小編在街上碰到老人時,她正帶著親手縫製的300多個香包四處售賣,她說希望小小的香包能給大家帶來健康、快樂和幸福。

倪德秀老人是瀘定人,4年前的端午節她第一次帶她親手縫製的香包從瀘定來到康定售賣。因為很多市民都非常喜歡,之後每年她都會縫製香包在端午節期間與康定市民相見。

老人說,她每年要做四五百個香包,有時候還不夠賣,端午節前很早就賣完了。

在老人自製的香包掛架上,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香包清香四溢。

老人說,佩戴香包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民間傳統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佩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縫製的香包里,最有特色,最受小孩子喜歡的也是最難做的,就是傳統的飛禽走獸造型。

每年到3月份,她就開始購買材料進行製作,從下料到墜繩有很多工序,雖然很費時,但是只要大人孩子喜歡,她每年都會堅持做。

前來購買香包的汪大姐說:「這是個傳統,到這個節氣給娃娃帶,當是一個小玩具,也可以給他們講一講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在與老人的聊天中,小編了解到,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今年是她最後一年來康定賣香包。老人說,雖然以後不賣香包了,但是有人想學做香包,她還是會手把手教授。

你在端午節佩戴過香包嗎?

記者:劉睿娟 馬儷伲

編輯:馬儷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2IO6nIBd4Bm1__Yhfg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