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有個毛仁山,那山那水那人

2019-07-18   廣濟印象

山是水的魄,水是山的魂。沒有水的靈動,山是一座枯山;沒有山的跌盪起伏,水是一潭死水。那山是我家鄉的山,那水是我家鄉的水,雖沒有名山大川的雄偉峻拔和波瀾壯闊,卻像及了一條巨龍,它是我心中的神山、聖水。


遁著穿村公路,對著山峰而行,路過林場老屋,穿過火燒壠,越過斑鳩嶺,攀上牛石崖,跨過鐵門檻,通過一段幽深曲折的林間小道就到了凹爾下,到了凹爾下就離石崗寨主峰不遠了,爬過一個小山坡,就登上了石崗寨主峰。

登上主峰,就有點累了。

仰面躺在綠草如茵平坦的山頂上,望著湛藍天空中的朵朵白雲,聽著松濤陣陣,仿佛整個人都與大山融為一體,化作了大山的一分子。


運氣好的時候,會碰上兩隻翱翔盤旋在天空中的雄鷹,那是大山上的精靈,它們時而在頭頂上盤旋追逐,忽爾又遠逝,最後變成兩個小黑點,消失在天際,這時你的思緒也會追尋著它們消散得很遠很遠。


那水發源於凹爾下的一個小泉眼,泉眼極小,水初出時,如絲如線,時常會吐出一串小水泡,象斷了串的珍珠。越往下游水越大點,與另一條小溪交匯於鐵門檻,鐵門檻是一塊天生平滑如門檻的山石,象一個進山的門戶一樣矗立在溪流的正中間,溪流就在那裡形成了一個清澈見底的小山塘。走得乏了,站在鐵門檻上,掬一捧清洌的泉水,喝上一口或洗把臉,那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所有的疲勞一掃而空,頓時精力充沛起來。


溪流從鐵門檻兩頭稍低處繼續往下。山勢突然陡起來,在溪谷中形成十幾、二十米的崖壁,那水也變得不安分起來,穿行崖壁,衝擊山石,激起一幕幕水霧。豐水季節,溪流越發飽滿,那些崖壁又變成一個個湍急的瀑布,如一條條白鏈,穿山越谷,奔騰而下,衝擊山石聲,聲震山谷。越到山腳,山勢越平緩,水流也沒有那麼急了,只有土質鬆軟處,形成一個個水宕,水宕里魚蝦成群,時而浮出水面,時而躲到石頭底下與你捉迷藏。經過這些水宕,溪流變得寬闊了,那裡寬闊處與石崗寨水庫緊緊相連。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同樣養育著家鄉的山民。

陽春三月,山花爛漫,春潮初漲時,又是一個菌菇飄香季。山民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爬山越嶺在大山中收穫著大山的恩賜,享受著收穫的喜悅,菌菇的鮮美讓人齒峽留香。收穫得多了,可以賣到城裡,天然的菌菇是價格不菲的,既可讓城裡人嘗個鮮,也可以賺點錢補貼家用。

春季是雨的歸宿,一下雨那溪流就變得飽滿了起來,如一條如龍破山而出,一頭扎進水庫的懷抱,才慢慢變得溫順了,水庫也開始關閘蓄水了,為農田灌溉做準備。這時也會投放各種魚苗,水庫也是魚池。


夏天是樹木生長最快的季節,一時間綠樹成蔭,草長鶯飛,山民就很少進山了,讓樹木盡情生長。只有少量藥農,時隱時現在深山密林中,挖些中草藥,解決山民的病痛或賣到藥村公司換些生活用品。

夏季農忙了,春季蓄的水派上了用場,水就按照各家的需要流淌在田間地頭,滋潤著山民的莊稼。


秋天來了,樹葉黃了,山民們進山了,帶上繩索,拉上板車,砍柴打樵,備用過冬。有的會砍伐些整修農具適用的樹木,對農具進行整修。

金秋是個收穫的季節,稻穀收割完了,辛勤的山民在冬閒田裡種上油菜,水庫的水又來了,化作一滴滴甘甜的乳汁,哺育著一棵棵稚嫩的幼苗。


當晚風吹落了樹顛上最後一片葉子時,冬天來了。山民們也不閒著,他們帶上鎬頭進山去挖秋天伐倒了樹木的樹根。,一個個被挖起來的樹根,在山民的手中變成了劈柴,解決了山民冬天取暖和蒸年粑的柴火,也給山林鬆了土,減少了蟻害。

快過年了水庫的水也快見底了,魚也養大養肥了,放干那剩下的水,魚獲給山民過年的餐桌上又添上了一道好菜。


那山,那水一年四季從不間斷的養育我我們的祖祖輩輩,我們的祖祖輩輩的血脈里也融入了那山的魂那水的魄。

來源:鄂東人 整編:掌上花橋 作者:徘徊 原創: 春曉老A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