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產業路」讓群眾走上「幸福路」

2019-09-02   開州劉登平

李代斌查看水蜜桃長勢

水泥路通到果園

本報記者 熊程成 文/圖

這些天,南門鎮雙白村果農李代斌十分忙碌。大量的訂單,他得一件一件給客戶裝箱,然後開著小貨車,沿著盤山公路,第一時間送到客戶手裡。

「過去,公路沒通之前,大量水果成熟時,因運輸不方便,常常賣一半爛一半。現在,路通了,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採摘,水果可謂供不應求。」這些年,在山溝里打造「世外桃源」的李代斌,見證了道路的變化。

第一次變遷

雜草叢中辟出生產便道

12年前,李代斌的父親李良軒和親戚到成都做生意,偶然間接觸到成都龍泉驛山泉鎮的桃子。個大的桃子,不僅價格賣得好,還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於是,李良軒放棄做生意,回到家鄉種桃樹。

通過考察,李良軒最後選擇在雙白村種桃樹。這裡環境清幽、地勢寬闊,適合打造「世外桃源。」但擺在面前的難題是,無路可達,周圍更是雜草叢生。

於是,李良軒帶上鐮刀割掉齊腰的雜草,用鋤頭挖出一條生產便道。「道路修好了,父親一鼓作氣,克服各種困難,吃住在山上,每天和附近的留守老人一起在山溝山坡剷除雜草雜樹、打坑、栽樹苗、修枝、施肥等。經過近2個月的打造,終於將荒蕪近20年的300畝坡地全部栽上果樹。」李代斌告訴記者,生產便道的開挖,不僅有助於果園管護,還方便了當地村民出行。村民們下山趕集,再也不用在齊腰的雜草叢中行走。

第二次變遷

生產便道改建為碎石土路

前期通過李良軒的努力,桃園的水果喜獲豐收。桃花盛開時,還吸引了慕名前來賞花的市民。但很多遊客反映,此處雖然有「世外桃源」的感覺,但進山不方便,需邊走邊問,才能找到一條寬0.5米的生產便道。

為解決交通問題,2009年,李良軒、李代斌和村裡商議,決定將生產便道改建成寬4.5米的碎石土路。於是,大家齊心協力,挖山填土,一條長5公里的碎石土路直達果園,還接通果園後面的農戶。

「以前是生產便道時,水果、化肥運輸只能靠肩挑背扛。改建為碎石土路後,水果、化肥可以用人力推車或者摩托車運輸,節省了不少人力和財力。」李代斌告訴記者,道路變寬變好後,他購置了摩托車,用來運輸水果和化肥,有時還幫附近村民從鎮上帶些東西。

第三次變遷

碎石土路硬化為水泥路

雙白村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多個產業進村,但交通落後仍然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李代斌告訴記者,碎石土路在天晴時摩托車可以通行,但一遇下雨天,道路濕滑就難行走,可以說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6年,雙白村藉助扶貧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村級公路,鋪築幸福康莊大道。公路硬化後,李代斌運輸水果更加方便快捷,他將摩托車換成了小貨車,將新鮮水果第一時間送到市民手中。

「現在路修好了,即便是下雨天,遊客或者訂貨商到果園來也不成問題。今年春天,桃花、李花盛開時,許多遊客還開著小車前來賞花遊玩。」李代斌說,從雜草叢生到生產便道、碎石土路、水泥公路,他的果園因道路的變好也越來越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