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土樓,其中以福建龍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樓最為有名,在中國漢族傳統建築中,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餘座,規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中國客家民居建築"福建土樓"建築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參見董斌《現代風水精鑒》),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
南靖土樓 成千上萬,堪稱"土樓王國"。這些土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除常見的圓形、方形外,還有橢圓形、五鳳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圍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後圓形、套筒形、雨傘形、方圓結合形、馬蹄形等,並且擁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樓和蔚為壯觀、美不勝收的土樓群。
景區看點;田螺坑土樓群(四菜一湯)由1座方形、3座圓形和1座橢圓形共5座土樓組成,居中的方形步雲樓和右上方的圓形和昌樓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以後又在周邊相繼建起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五座土樓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又像是飛碟從天而降,構成人文造藝與自然環境巧妙天成的絕景,令人嘆為觀止,是民居建築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裕昌樓;建於1350年的比薩斜塔聞名世界。它的出名,在於斜而不倒。六百多年來,塔身緩緩向南傾斜,近一個世紀傾斜似有加速之勢,尤其是經過1972年大地震後,它的斜度現今已達8度。比薩斜塔的斜,是塔身整體的斜。單從塔體來看,每一處結構還都是橫平豎直,中規中矩的。而在中國福建南靖縣境內,有一處堪與比薩斜塔叫板的古建築,它就是號稱"東倒西歪樓"的裕昌樓。裕昌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建於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較比薩斜塔僅晚十幾年。裕昌樓共有五層,房室270間,從三層開始,樓內迴廊木柱便從左向右傾斜,最大斜度達到15度;而第四層迴廊的木柱又以同樣斜度反方向從右向左傾斜,兩層樓的木柱看上去東倒西歪。歪斜儘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層至五層的木柱迴廊看成一個整體,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頂部的木柱卻是保持在同一條軸線上的。裕昌樓的斜,是局部結構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視新大樓,有驚無險,斜而不危。
和貴樓;位於福建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山腳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跟南靖縣城53千米.建於清代雍正十年,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2001年5月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和貴樓每層有28個房間,共有140個房間。樓梯中開一個大門,東西南北四方各有樓梯上下。它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據說當初選址建樓,開始並未發現這是塊沼澤地,樓建了一層,忽然整層樓像沉船一樣,慢慢下沉到了爛地里,建樓的簡姓族人無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樓牆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樁,他們覺得地基這下牢固了,就從頭開始夯牆,建起了一座五層高的方樓。他們似乎很有把握,從不擔心大樓會傾斜或者下沉,果然兩百多年來,和貴樓固若金湯,風雨不動安如山。
河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典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縣城31千米。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河坑土樓群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
土樓林立的塔下村,有一座"張氏家廟",石階門檻,朱漆大門,歲月掩蓋不住當年的繁華。廟前廣場豎立著19根"永懷父恩"的石旗杆,這是明清以來,張姓人為紀念本村族人做文武官員、做出特殊貢獻的海內外遊子以及百歲壽星而建立的。文官的旗杆頂端是筆尾石雕,而武官旗杆頂端的石雕是獅子。
雲水謠古鎮那是一個幽古神奇的地方,那是一個可以讓人發獃的地方,踏入古鎮,那幽長的古道、百年老榕樹、神奇的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們以寧靜超然的感覺。村落中,溪岸旁,榕樹下,一條條古老的卵石小道交叉穿梭,在靜默中浸透著神秘與蒼茫。這些古道雖然有的已是坑窪不平,甚至已漸漸被人們所忽略和忘卻,但光滑的石子依然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雲水謠人的悲歡離合以及夢想與渴望。曲徑通幽,漫步其上,土樓勝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情趣盎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x73UW8BMH2_cNUg-sH8.html